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上海,你被誰“拋弃”?

http://www.CRNTT.com   2009-02-19 07:48:28  


 
  現在看來,由英特爾浦東工廠西遷開始,新一輪的製造業外遷,或將揭開大上海産業結構第二次“拐彎”的序幕。 

  與劉敏們對英特爾封裝廠撤離上海的無奈和擔憂意見相左,在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專家楊建文眼裏,既然上海傳統製造業的産業升級“勢在必行”,陣痛必須要經歷,那就不如讓它來得早一些。 

  作爲上海市政府的智囊,楊建文認爲上海作爲製造業基地的第二次“拐彎”幾年前已經開始:“目前上海的發展仍然需要製造業。但應該給這些製造業貼上一個‘先進’的標簽,必須至少要滿足下列兩個條件之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這意味著上海市政府從幾年前開始就對製造業的升級有了一定的準備。楊建文分析稱,加入WTO後,我國製造業的全球采購趨勢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上海過去以配套設施齊全吸引外資製造業落地的優勢不再突出。2003年,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對工業用地的審批把關更嚴。土地成本的飈升使企業的要素成本大幅提高,而傳統製造業是成本驅動,此類制造型企業離開上海成爲必然。 

  對于製造業的轉移趨勢,上海市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應對措施。以英特爾所在的外高橋工業園區爲例,2008年9月10日,上海外高橋(啓東)産業園正式開工建設,這是30年來外高橋集團公司首次走出上海。伴隨著崇(明)啓(東)大橋在2010年建成通車,上海和啓東之間的車程只有一小時。而啓東5平方公里的土地,爲破解上海的廠房、土地、能源資源等瓶頸制約、應對商務成本升高奠定了基礎。 

  針對這一模式,上海市委辦公廳印發了調研報告。浦東綜合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庭輝稱此模式對上海的工業園區以及製造業升級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解放日報》有評論指出,上海“十一五”規劃中,社會投資總量爲1.5萬億元~2萬億元;投資的三個重點之一就是製造業基地。這意味著,製造業仍將在上海的經濟形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爲內需服務的裝備工業,將成爲新興製造業的突破方向,成爲上海經濟的新“發動機”。 

  那麽,作爲目標瞄準頂級國際大都市的上海,爲何服務業僅占GDP的50%左右,而製造業可以平分天下? 

  有學者提出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應該繼續保持自己的第三産業發展之路、而不該分心去大力發展製造業的言論,否則上海早離現代服務業城市的距離更近。 

  楊建文對此的觀點是:“服務業的發展要依賴于製造業的發展,作爲現代的生産型服務業更是如此。”上海一直學習的榜樣——倫敦,也是經歷過大製造業時代而今才成爲以金融爲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城市,可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倫敦當年的機器轟鳴聲?(記者:董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