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的教育改革被延誤得太久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3-10 10:05:32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東平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訊/此間《經濟觀察報》今天登載該報對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的專訪“楊東平:中國的教育改革被延誤的太久了”,全文如下:

  經濟觀察報:最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作為一個長期研究教育問題的學者,你一定很關注這個問題。 

  楊東平:非常關注。我特別注意到,教育部在徵求意見的公告里,開列了36個問題“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建言獻策”,“教育體制改革”也在其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教育上諸多問題都與教育體制改革滯後有密切關係。 

  我把1978年以來中國的教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8年到80年代初期,主要是恢復重建;第二階段1985年到1989年,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第三階段是90年代初到2002年左右,所謂“教育產業化”的時期;從2003年至今可以看作第四階段,在新的發展觀的背景下,開始重新調整教育路線。 

  經濟觀察報:恢復重建階段也就是撥亂反正。 

  楊東平:大多數公眾不了解,或者沒有意識到,70年代末那場撥亂反正,在教育領域卻是半途而廢,或者說只完成了一半。完成了哪一半呢?恢復了一個常識,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教育。這是必須的;但是,如何發展教育?在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澎湃的背景下,怎麼來構建新的教育體制?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產生新思維,而是採取了簡單的回到50年代的辦法。 

  經濟觀察報:就是回到計劃經濟體制下辦教育的老模式上去了。 

  楊東平:對,這是教育領域和經濟領域最大的區別。經濟領域抵制、拋棄了“回到50年代”的選擇,逐步以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而教育卻不假思索地重新回到50年代的計劃體制、蘇聯模式上去。今天教育領域的大多數問題在50年代已經存在了,這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