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回歸十二年 走來曲折但值得驕傲

http://www.CRNTT.com   2009-07-05 10:59:44  


港人的國家認同越來越強烈
  中評社香港7月5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余劍鋒的文章“十二年走來曲折但值得驕傲”。文章表示: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香港市民完全沒有當家做主心態,國民意識也一直處於模糊狀態。但是,回歸十二年來的大量事實,促動了香港市民當家做主的意識。加上近年特區政府開始關注及強化對市民的國民教育,譬如利用電視新聞節目前播放國歌、促進大量青少年及學生訪問內地、展開社會多項國民教育推廣活動、加強更多與內地不同地區、不同層面的交流合作關係,種種做法藉市民積極參加“七一”慶祝回歸大巡遊活動,顯示了國民意識的大幅提高。文章内容如下:
 
  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紀念日,城中有兩件截然不同的活動。一是四大團體主辦、二十多個團體參與、特首出席的慶祝回歸巡遊活動,一是由反對派牽頭的遊行。同一天兩種截然不同的活動,在坊間引起不小爭論。有人認為,香港回歸是一件值得慶祝的歡慶大事,不論從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還是西方人固有理念看,都應以高興心情、歡樂歌舞慶祝這麼一個值得驕傲的日子;但也有人認為,利用這個日子向政府示威是一種最大的挑戰,除了可以滿足凡事皆反對的心理之外,更可以煽動社會不滿情緒。隨著前者看法得到市民支持越來越明顯,參加人數越來越多,回歸的正面積極意義已深入民心。

             中央政府支持香港 

  香港回歸十二年,雖然1997年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衝擊,2003年經歷了沙士衝擊,但若論十二年來香港受到最大、最頻密衝擊的卻要算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不但對香港造成直接和嚴重的衝擊,連帶出現的“雷曼兄弟債券”風波又令不少香港家庭受到大損失。加上從年末至今仍不停歇的甲型流感在社區爆發、失業率攀升造成的社會壓力增大,都令經濟遭受嚴重衝擊。但是,在多種多樣困難面前,特區政府沉著應對,市民積極籌謀設法,中央政府推出一個又一個支持香港政策,形成一股巨大的抗擊力量。不論CEPA的擴大延伸,惠港方案不斷,還是珠三角因應港企訴求而採取有效支援措施,甚至近日推出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首先在香港試行,都說明了一個事實,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已成為中央和特區政府的首要目標。 

  尤其是特區政府連續兩次推出為市民紓困措施,令市民感受到直接的幫助。財爺在今個財政年度兩次出爐派糖措施,每次都以考慮最大幅度照顧市民為目標,達到直接為市民紓困的目的,政府兩次紓困措施的金額達到800億元之巨。可見在面對市民困境時,政府採取的是及時、關注、重拳出擊的惠民政策。“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作為2008年的主題,一直延續到今年。目前香港經濟已見穩定,並可望為第四季度逐步復甦奠定基礎。 

  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香港市民完全沒有當家做主心態,國民意識也一直處於模糊狀態。但是,回歸十二年來的大量事實,促動了香港市民當家做主的意識。加上近年特區政府開始關注及強化對市民的國民教育,譬如利用電視新聞節目前播放國歌、促進大量青少年及學生訪問內地、展開社會多項國民教育推廣活動、加強更多與內地不同地區、不同層面的交流合作關係,種種做法藉市民積極參加“七一”慶祝回歸大巡遊活動,顯示了國民意識的大幅提高。

            抗擊海嘯重新出發

  獅子山下,萬家燈火。未來香港面對的當然還有很多困難,但只要看到三方面優勢,就不難樹立起克服困難的信心:第一,中央支持香港的行動不斷擴大。大自胡錦濤主席在莫斯科“上合組織”及“金磚四國”會議上的挺港言論,溫家寶總理在多種場合對香港的強勢支持;小至香港與內地各中小城市及中小企業簽署的每一項合作措施,都無一不體現香港受到的重視和關懷。這種強大的支持力和最具實質效益的做法,在直接幫助香港抗擊各種困難上顯示了巨大作用。第二,特區政府在香港遭遇困難時,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作出為市民紓困的決策,表現出與市民共渡時艱的積極心態。最近政府高層減薪及中低層凍薪的決定便是一個最好例子。第三,市民並沒有在遭遇困難的時候退縮,而是採取積極求變態度,各施所長,利用中央和特區政府給予的各種有利措施,創業、創新,求變、求存,壯大、發展。失業了從新的行業再出發,失敗了從新的切入點再前進。這種被譽為獅子山下精神的動力,既令香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創造了無數輝煌業績,相信也能在今日克服困難、爭取成功發揮作用。

  溫家寶總理對香港特區政府抗擊金融海嘯的表現,有這樣的評價:“我認為特區政府,對待這場危機,確實有憂患意識,也有應對的勇氣,及時果斷地拿出了應對的辦法,工作抓得是緊的,也見到了效果,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在歡慶香港回歸的日子裡,市民以載歌載舞的行動慶祝這個大日子,以此為香港加油,促香港更上層樓,與反對派以遊行示威的負面做法相比較,對社會產生的積極、鼓舞作用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