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澳門能展繁榮新貌 香港應三思

http://www.CRNTT.com   2009-12-27 09:35:37  


澳門回歸後的持續繁榮值得港人三思
  中評社香港12月27日訊/“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硬道理,避免政治紛爭和社會內耗,澳門這一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借鑒。”《大公報》今天登出傅平的文章“澳門為何能展繁榮新貌”,表達上述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光陰荏苒,時序如流。屈指算來,至今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已經10周年。在此逢十大慶之際,胡錦濤主席特別再次親蒞澳門,見證澳門10年的進步和展現和諧繁榮新貌,並親自主持了澳門第3屆行政長官崔世安的宣誓就任儀式。胡主席此行既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堅定支持,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澳門同胞的關懷。使人們看到,澳門正站在新的起點上,迎接新的挑戰與機遇,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各界共同努力

  10年,“彈指一揮間”。10年來,澳門所取得的成績與進步,有目共睹,備受稱讚。正像胡主席所說,澳門回歸10年來與祖國同發展,共進步,各項建設呈現歡欣向榮局面,很高興看到澳門的新發展、新變化。並願意與澳門各界一道,共謀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之策。胡主席這一席話,既是對澳門的鼓舞與激勵,也是對澳門的未來充滿很大的期望。

  事實上,10年來澳門在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亮麗的成績。主要反映在:一是這期間澳門經濟平均增長達3.6%,居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已超過香港,現居亞洲第2位,且目前正推行經濟朝多元化發展;二是旅遊博彩業發展迅速,過去3年旅客量均超過2000萬人次,並一度超過香港;三是澳門特區政府關注民生,特別是對長者和弱勢社群不斷給予福利補助津貼,而市民可享受由幼稚園至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等。由於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政策發揮得恰到好處,因而使澳門呈現出一片歡欣向榮的景象。

  對於澳門回歸10年來的發展進步,胡主席給予高度評價,指出這充分證明澳門同胞有智慧、有能力把澳門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支持澳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更加齊心協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就一定能夠把澳門建設得更加美好。

  筆者認為,澳門回歸10年來之所以能取得喜人的佳績,究其原因有三:第一、澳門各界堅持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辦事;第二、中央對澳門特區的大力支持與關愛;第三、澳門特區政府能妥善處理行政、立法、司法的關係,以及特區政府與市民的關係。正是這些內外因素促使澳門能夠政通人和、穩步地發展。

  對此,胡主席在總結澳門回歸祖國10年來的成功經驗時指出,這是“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10年,是澳門《基本法》順利實施的10年,也是澳門各界人士積極探索符合澳門實際的發展道路、不斷取得進步的10年。不僅如此,胡主席還強調“必須集中精力推動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在過去10年中始終把握發展這個主題,避免政治紛爭和社會內耗,形成了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明顯改善的良好局面”。不難看出,避免政治紛爭和社會內耗,是澳門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值得香港借鑒

  筆者認為,牢牢把握發展這個硬道理,避免政治紛爭和社會內耗,澳門這一成功經驗,值得香港借鑒。正像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所指出,雖然胡主席無將香港與澳門直接比較,但港人應聽得出“弦外之音”。港人應該深思,很多爭拗均在拖延本港發展,港人或政黨應為未來大局著想,包括政制方向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聯繫到,近年來本港反對派(特別是議員中的某些政客)“逢中必反”、“逢會必鬧”,肆意破壞行政、立法、司法三者的關係,使行政會議通過的許多決議在立法會受到阻撓、掣肘,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種種怪現象,簡直與澳門的政通人和有天壤之別。也因此,使港人感嘆,時光虛度,多項措施受阻。長此下去,香港還談什麼政局穩定、社會和諧、經濟發展?老實說,基層市民對某些政客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早已深惡痛絕,並嚴厲譴責這些政客以“爭民主、爭普選”之名,行破壞香港團結、發展之實,如此這般絕非香港之福!

  走筆至此,筆者再次想起澳門前行政長官何厚鏵11月中旬在談論香港政局走向時所指出:“香港社會停頓在爭拗中,對民主發展並無好處”。何厚鏵言猶在耳,切望本港政客省思、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