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反高鐵吸引傳媒 政客乘勢獲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1-12 13:25:57  


香港的軌道交通必須與内地聯通,否則將日益落後。
  中評社香港1月12日訊/城大副教授曾淵滄博士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原教旨主義者‘反高鐵”。作者表示:“環保,沒有人會反對。但是,任何好事,一旦發展到極端,就一定不是好事。一批年輕的’環保原教旨主義者‘反對建高鐵,以吸引傳媒眼光。政客覺得這批年輕人可以被利用來反政府,於是,也加入反高鐵的行動,高鐵撥款也就變得更政治化。”文章內容如下:

  今日,一提起環保、保育,沒有人會反對。但是,任何好事,一旦發展到極端,就一定不是好事。正如宗教信仰,原意是教人向善,但是,極端的原教旨主義是可怕的。環保、保育也一樣,“原教旨主義”開始出現了,而且也在香港出現。

  開始的時候,當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十大基建時,高鐵是其中一項,當時基本上沒什麼人反對,因為當時是香港經濟衰退期,人人擔心環球金融海嘯帶來大量的失業,基建可創造就業,當然沒人反對,這包括反對派。後來一批年輕的“環保原教旨主義者”反對建高鐵,為的是要拆掉新界菜園村,他們是反對拆菜園村以建高鐵。這批年輕人有頭腦,懂得如何吸引傳媒眼光。

          青年學西方 惹傳媒注意

  經傳媒廣泛報道後,漸漸地,反對派政客覺得有機可乘,這批年輕人可以被利用來反政府,於是,政客紛紛加入反高鐵的行動。高鐵撥款也就一波三折,至今無法通過,而且也變得更政治化,不單是拆菜園村的問題,而是所有反政府力量的聚集。

  這批年輕人從電視機上、從網站上看到學到西方某些環保人士,以及世貿香港會議時韓國農民吸引傳媒的方法,也照辦煮碗。總而言之,一切以吸引傳媒為目的,他們看到自己上了電視,上了報章,成為新聞人物,感到很興奮,自我感覺良好,這股興奮感成了他們的動力,可以不上學、不上班,或乾脆辭掉工作去示威。

  西方環保分子的確懂得吸引傳媒的眼光。舉個例子,幾名不穿衣裸體的妙齡女郎站在街頭示威,僅用寫上口號的牌子遮住重要部位。她們的口號是:寧可不穿衣也不穿動物皮毛做的衣。不穿衣的妙齡女郎示威,總不會吸引不到記者的鏡頭、吸引不到全球傳媒的注意,也因此,她們的示威行動成了國際新聞。

  所以,今日香港就出現了保衛菜園村的年輕人,出現了在壽司店外抗議人類殺害藍鰭吞拿魚的示威行動。

  過去數十年,香港所有新開發的地方全是靠填海填出來的,沙田、馬鞍山、將軍澳、大埔,西九龍……為什麼得不斷填海?因為所有在新界農地的開發計劃都被環保分子否決。現在,連填海也遇上了阻力,不能填海,不能失去綠化土地,樓就只能向高空發展,向高空發展也一樣有反對的聲音,也不環保,因為造成屏風樓,因為造成“風景污染”。所謂“風景污染”,是樓太高,看過去樓高過背後的山……這就是今日香港的“環保標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