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遊行暴力化 違香港主流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0-01-04 11:53:24  


香港反對派已經開始將立法會暴力擴展到街頭遊行
  中評社香港1月4日訊/“反對派發起的元旦遊行最終演變成暴力騷亂,特區政府發出聲明對有關罔顧遊行秩序和公眾安全的行徑表示遺憾,而社會各界亦猛烈抨擊暴力行為。市民斥責過激,學者擔心危險,各方同聲呼籲回歸理性。”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楊志強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遊行暴力化違香港主流價值”,對暴力政治給予抨擊。文章內容如下:

  市民批評,示威者採取肢體暴力,不但無法解決社會矛盾,甚至有意惡化氣氛,令對抗升級。“民主動力”召集人蔡耀昌及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均急忙“劃清界線”,稱自己事前並不知情。何俊仁聲言,社民連及激進的示威者早就為衝擊中聯辦作好準備,他指社民連及其支持者的示威隊伍本非在遊行隊伍中排最後,但他們卻刻意墮後,相信他們是要待其他遊行人士離去後再進行武力衝擊。 

  社會各界對遊行暴力化的強烈譴責,以及反對派內部溫和派與暴力派的切割,充分顯示遊行暴力化不得人心。市民批評當日示威者以武力衝擊的形式表達訴求,又強調香港一直都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意見,這傳統應延續下去,“如果下次再有年輕人搞事,就叫差人拉佢。我們要做好個和平的招牌”。遊行主辦單位負責人“民主動力”召集人蔡耀昌不得不承認,籌辦遊行是希望得到社會人士的支持,如果採取激進的行為,就無法得到社會的支持,反而令參與遊行人數減少。 

        港人溫和理性 反對激進抗爭 

  香港的主流價值,是理性、持平、溫和、自由及進步。香港人已建立了一個“強烈的公民意識”,也就是一種活躍的公民社會既了解對自己所求的是什麼,亦仍能以理性溫和手法表達訴求,這種公民意識正是香港社會穩定的基石。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強調,香港人一直奉行和平表達意見的方式,有關的激烈行動不為港人所接受,應該受到社會譴責。事實上,港人面對事情一貫的反應是理性溫和的,他們以自己的理性溫和為榮,嘲笑台灣的容易激動煽情。絕大多數港人的公民素養和法治精神,即使在2003年50萬人的和平理性遊行中,也充分表達出來。 

  溫和理性發展政制是市民的主流意見。反對派中的激進派以“五區總辭”反對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市民對這種對抗感到厭倦。有調查指出,六成四受訪市民反對議員採取“五區總辭”此等激進手法,支持的僅一成一人。反對派發起的元旦遊行演變成暴力騷亂,如果進行民意調查,反對暴力行為的民意一定佔絕對多數。 

  政改應該是一場政治博弈,談判、議價、交換、妥協,都需要理性務實。社會普遍認同政制發展不應再原地踏步,而且必須符合人大常委會2007年的決定,令香港的政制循序漸進地過渡到2017及2020年的普選。政改諮詢展開一個半月以來,社會的主流聲音仍然是溫和理性的,當小部分人士越來越傾向採取激烈的手段,香港社會溫和理性的主流價值對此絕不認同。 

  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上,社民連處於“激進”的極端。歷史證明,極端激進很可能導致“暴民政治”,1793年,法國大革命進入恐怖時期,雅各賓黨人組織暴民滋事,將整個社會帶入風雨飄搖。這段歷史被稱為“暴民政治”,是法國大革命最可恥的一頁。社民連的激進行徑,實際上已經把“暴民政治”引入香港。自從社民連的三位成員進入議會後,“議會暴力”可說是一幕接一幕。社民連的“暴民政治”,從議會蔓延到社會,社民連及激進的示威者在元旦遊行中的暴力行為,已說明極端激進主義與“暴民政治”有密切聯繫。 

                社民連把“暴民政治”引入香港 

  在元旦遊行中,示威人士除了要求落實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外,還有其他不同的社會訴求,包括菜園村村民及約500名年輕人,高呼“反高鐵、停撥款”的口號;有社區組織協會帶領百多人,要求政府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另亦有蕉徑老圍村民反對區內興建私人骨灰龕,訴求多樣化。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出,有關民生與經濟等議題,示威者應該直接向特區政府表達:“如果與特區事務例如民生經濟等議題,都向中聯辦申訴,要中央有所行動,這是不太公道,因為這等於要求中央直接介入香港的經濟民生事務。”示威人士將民生與經濟等議題都政治化,並且將矛頭指向中央,不但不符合邏輯,而且跡近荒唐。 

  值得注意的是,社民連的激進行徑,引起部分涉世未深的“80後”年輕人的模仿和追隨。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指出,“80後”年輕人的激烈行動或與他們對政府的認知問題有關,呼籲特區政府加強信息發放方式,包括詳細解釋政策的來龍去脈,以增加他們對問題的了解。筆者認為加強對“80後”年輕人的溝通和教育,應該是包括政府、學校、家庭以及傳媒在內的整個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