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貿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被嚴重低估

http://www.CRNTT.com   2010-01-16 09:21:01  


 
  問題的關鍵是,這10億元的貿易盈餘都去了哪裡?假設這10億元的貿易盈餘去向可分為三部分:4億元用於購買生產所必需的能源和本地原材料,4億元用於支付物流為主的社會化服務(費率低於4%),另2億元為企業內部真正分配(假設100%出口退稅)。

  進一步分析發現,出口加工企業通常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內部分配2億元中的50%用於支付工資,另外1億元作為資本的回報。此外,提供物流服務、能源、本地原材料的部門需要投資公路、港口、電廠及礦山等資本密集型項目,在這個出口加工企業支付給其他企業的8億元中,假定75%(6億元)成為資本的回報,其餘2億元成為工資。因此,在10億元的貿易盈餘當中,7億元成了資本回報,3億元成了勞動回報。

  在長期風險利率不高於9%的情況下,加工企業每年1億元的資本回報可以吸引7億元以上資本投入(10年折舊),基礎設施領域每年1億元的資本回報可以吸引11億元以上資本投入(30年折舊)。因此,這家企業的經營活動所創造的7億元資本回報,足以吸引70億元以上的資本投入,即這家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帶動的投資(即對GDP增長的貢獻)可能高達70億元以上。這一分析的計算結果,要遠遠高於按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計算出來的10億元貿易盈餘。

  但這還只是靜態分析。如果考慮到1994年以來中國外貿部門年均24%的真實增長速度、流動性充裕及實際利率降低等實際情況,進出口推動國內投資規模增長的倍率可能更高。

  依據上述分析,加工貿易在“變相出口勞動力”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生產要素的出口。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供給吸引了加工產業持續向中國轉移,並帶動了國內加工企業對資本品的需求。另外,加工貿易部門增長形成了對國內能源、運輸和配套原材料的需求,又促進了對能源、交通、港口和礦山等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投資。所以,加工貿易不僅促進了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可見,加工貿易帶來了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的增長,並通過多個渠道促進了國內經濟增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貿易促進國內投資的貢獻要遠遠大於促進淨出口。以往國民經濟賬戶核算中“三駕馬車”的分類,忽略了加工貿易的貢獻,因此嚴重低估了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