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一流大學不是政府計劃出來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2-04 09:58:04  


幾年前,中國就掀起了一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熱潮。
  中評社北京2月4日訊/“一流大學是自由競爭出來的,不是政府計劃出來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應該是《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政府的職責,是努力做到公平有效地分配教育資源,創造大學之間自由競爭的良好環境。至於哪些大學最終能成為世界一流,則是政府控制之外的事情。”《新聞晨報》昨天登載薛湧文章“世界一流大學不是政府計劃出來的”,內容如下:

  溫家寶總理近日與來自科教文衛體各界的10位代表座談,聽取他們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的施一公教授於2008年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回到清華大學任生命科學院院長,他對溫總理懇言:“您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中國大師級人才求賢若渴的心情。但是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就不可能培養世界一流的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應該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的報道也稱:“從英國、美國到日本,施一公以史料論證了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對於民族昌盛、國家崛起的意義。”

  施教授作為一流的科學家,對科學創造的環境有親身體會。比如他感慨道:“在大學這個本應該思想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地方,如今的教育在管理上‘一刀切’,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但是他應該理解,西方國家的一流大學之所以成為“思想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形成和發展是在政府控制之外。比如,八百年前歐洲大學成立時,都屬於自發的社會共同體,要麼教授自治(如巴黎大學),要麼學生自治(如波倫亞大學)。現今美國的一流大學(包括施教授曾任教的普林斯頓),絕大多數也都是私立。美國當年如果把建設這種一流大學的使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恐怕這些大學就不會成為“思想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地方”,也恐怕不會有今日的常青藤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