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因教返貧 一個西部窮縣的教育樣本

http://www.CRNTT.com   2010-01-29 11:27:44  


圖一:典型的會寧縣陪讀村出租屋。在會寧,這樣的陪讀出租屋有近萬間。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訊/在甘肅會寧同時發生著兩件事:一是大量農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長期舉債供養學生的農村家庭血本無歸,“因教返貧”屢見不鮮;二是農村代課教師面臨最後的清退,他們在講台上站了大半輩子,轉瞬生計無著。《南方周末》1月27日刊載文章“甘肅會寧大量農村大學生失業 家庭因教育破產”,记述这一“西部農村家庭重陷赤貧的夢魘”。內容如下:

  在甘肅會寧同時發生著兩件事:大量農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長期舉債供養學生的農村家庭血本無歸,“因教返貧”屢見不鮮;農村代課教師面臨最後的清退,他們在講台上站了大半輩子,轉瞬生計無著。

  在會寧,教育曾是絕大多數農村家庭改變自身命運的惟一通道,也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立縣之本”。在中央財政對於西部教育長期投入不足的背景下,會寧人對“讀書脫貧”寄予著賭博式的希望,如今卻發現“教育立縣”已遭遇“教育破產”。

  會寧的過去與現在正是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教育困局的典型縮影。我們將目光投向這裡因教育破產的農村家庭與被清退的代課教師,記錄他們曾經的希望和如今的掙扎,並寄望以全社會的關注為此吊詭困局求解。

  63歲的王清源人生最後一場賭局正在走向破滅——小兒子王卓大學畢業半年仍瀕臨失業,銀行不斷打來催款電話,並不留情面地將後者列入信用黑名單。

  這意味著,這個位於甘肅會寧破敗的農家,用漫長的時光和6萬多元債務,僅換來“出了3個大學生”的虛名和節節攀升的赤字。“啥時才是個頭啊?”2009年1月12日,一場大雪過後,王清源在已成危房的家中枯坐,感嘆命運無常。

  王是目前中國為數眾多“因教返貧”的西部家庭中的一員。在其所在的甘肅——中國西部最貧窮的省份之一,一項農業部門的抽樣調查表明:該省重新返回貧困線以下的農民中,因教育支出返貧的占50%。

  這對崇尚讀書立命的中國來說是一個新悖論。尤其在廣袤而落後的西部,科舉取士和尊儒重教傳統因閉塞而保存,又因貧窮而興盛。長期以來,教育被壓以重注,成為改變寒門命運的出路和調節貧富懸殊的杠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