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起義”定義清晰 豈容強辭奪理

http://www.CRNTT.com   2010-02-08 10:59:56  


特首曾蔭權日前到訪“政制向前走大聯盟”在灣仔修頓遊樂場外舉行的街頭簽名活動。圖為一女市民在簽名支持政府政改方案後,與曾蔭權握手致意。(大公報)
  中評社北京2月8日訊/由於“起義”的意思清楚不過,故自由黨決定不參加公社兩黨的所謂“五區公投,全民起義”補選,目的是不想助長這股歪風。我想香港市民都是願意爭取更大的民主成份,但也絕不願意以激烈的行動來達到目的。公社兩黨今次行動是不得民心,由辭去立法會議員職位而進行的補選,只會淪為一場浪費大量公帑的政治鬧劇。 香港《文匯報》今天登載田北俊文章 《“起義”定義清晰 豈容強辭奪理》,內容如下: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許多辭彙其實已有約定俗成的解釋,市民一聽到這個用辭,就會明白其意思,並不是我們可以隨便曲解或另定意義。所以,對於公民及社民連兩黨,在推動其所謂的“變相公投”,竟用上“全民起義”的字眼,就是如何辯白,也難洗其所引起的拙劣效果和教人反感。若把用上“起義”二字,說成是像吃飯或睡覺般平常,我認為實在是小覷了市民的智慧。 

“起義”涉及武裝推翻現政權 

  “起義”一辭,經公社兩黨拋出後,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許多有識之士及學者都紛紛就“起義”一辭作出了詳細的學術解說,故今次公社兩黨提出“起義”兩字,最大“貢獻”可能是為一般市民上了一堂寶貴的中國歷史課,我在此略為引用,讓讀者可更了解何謂“起義”。 

  稍為有讀過中國歷史的人,定必知道陳勝吳廣“揭竿起義”推翻暴秦這句成語,以至近代的“武昌起義”推翻滿清等,其實都是一脈相承,不論結果為何,只要一提到“起義”,大家都會不期然的想到是流血行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