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昌平:警惕以教育推動城市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2-26 09:02:03  


 
  只要把教育園區辦起來,把全縣(市)的好老師集中到教育城來,全縣(市)的多數孩子就不得不進城讀書。孩子進城了,家長怕孩子學壞,家長也得進城“陪讀”。老師進城了,孩子進城了,家長進城了,縣城(市)的房地產就自然火起來了。

  去年下半年,筆者連續跑了好幾個縣(市)城,幾乎都在醞釀或已經上馬教育園區。同行的學生問大規模的教育園區建設的錢從哪裡來?聽到這樣的問題,縣(市)的幹部就發笑。是啊,大學的老師和學生當然不知道錢從哪裡來。錢從中央的轉移支付中來,不僅教育資源集中,各個科局都必須拿錢(擠占別的項目資金),集中公共資源辦“千秋偉業”,哪個科局敢不出錢;錢從農民的土地中來,2000畝教育園,其中1000畝變相搞房地產開發;只要你願意把高中教育和義務教育對私人資本開放,願意出錢的人多得是。因為孩子是座金山,錢從孩子身上源源不斷地開采。

  教育大發展了,城市化或城鎮化水平大大提高了,政績看得見摸得著了,一舉三得。雖然坑了農民和農村孩子,特別是貧困的農民及其孩子,但誰在意呢?在官方的統計中,一定是義務教育成績多麼多,讀書全免費了,還免書本費了,還有多少貧困生“被溫暖”了……可實際的情況呢?你用腳後跟兒都能想得到,孩子特別是農村的窮孩子,讀書更難了,更貴了,教育致更多的農民家庭困難了,厭學、不讀書的孩子更多了。

  上世紀90年代搞義務教育“普九達標”。當時筆者寫文章說,中央為教育轉移支付一塊錢,農民負擔增加2塊錢。因為要“達標”,只能打孩子的主意。2000年的時候,筆者算賬,只要中央財政每年拿700億-800億元,全國農民孩子九年義務教育就可以免費了。現在,中央財政每年為農村義務教育支付的資金遠遠超過了2000億元,可孩子們讀書卻更貴了,更難了。

  改革如果沒有民眾的廣泛參與,人民不能成為改革的主人,用什麼辦法阻止改革被異化呢?誰來保證新一輪的城市化或城鎮化不會演變成對窮人的新一輪合法剝奪?

(作者任職於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