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祗批評不建議 不負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10-03-15 16:35:40  


祗批評不建議,對香港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中評社香港3月15日訊/“有建議的批評才是有效的批評,無建議的批評只是空中樓閣,不考慮建議而批評更屬不負責任,希望社會上的政策批評者可以留意這一點。”《大公報》今天登出馬億洋的文章“只批評不建議乃不負責任”,提出上述看法。文章內容如下: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比如家庭旅行,爸爸提出去長洲,媽媽卻不喜歡;媽媽說去西貢,又可能到妹妹不喜歡,正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

  政府的政策何嘗不是如此?香港利益團體數之不盡,一個政策可能令某些團體很高興,卻可能惹來其他團體對司局長們口誅筆伐。比如減汽車稅,想買車的中產階級會拍手稱慶,車行也叫好,環保團體卻不服,認為會加劇空氣污染。

  隨意罵很容易

  我想每位市民都會同意,所有政策方案都是“廣州街燈”──有著有唔著。

  那天舉辦的青年高峰會,廣大市民的焦點可能在“擲鞋”和“八十後”青年“反河蟹”行動,但我卻認為會上青年的表現更值得注意。

  姑且勿論會上青年是否被“欽點”,無可否認,與會青年都擁有一夥關懷社會的熱心。他們對政府政策都有所認識,並且指出政策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青年們會提改善建議。比如說,針對香港家庭觀念越來越薄弱,有青年提出政府舉辦大型康樂活動時,推出“家庭票”折扣優惠,提供誘因讓一家人享天倫之樂,加強家庭聯繫;針對青年心理質素問題,與會青年提出設立網上社工;針對環保,青年提出類似食物營養標籤的“環保優質標籤”等等。

  社會上,批評政策的意見十分多,提出實質建議的卻沒幾個。可是,我認為,若一個人提出批評,他必須提出建議,否則他的批評即屬無效。以下我會論證這一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