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儒法分歧與當代中國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3:45:57  


 
  所謂的法家如果真的尊重法律的話,從這一句可以看出來“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中國的法律依法治國,肯定要辦幾個政法大學,越辦政法大學越不好管。李莊案還有點律師出來提意見,這不是很頭疼嗎?政法大學不要辦,那依法治國從哪裡來?“以吏為師”,誰當官誰說的話就是法律。這是法家所謂的法治理念。

儒法比較之四:經濟思想 工商政策

儒家:輕稅 小政府

  經濟思想,儒家和法家的分歧體現在什麼地方?儒家的理念是輕稅小政府,儒家強調禮制,國家怎麼樣搞好?領導幹部對自己的約束要高。孔子跟法家一樣,都是搞MPA教學,培養行政幹部,而他的教學方式是經常帶著學生出去,體驗式教學。有這樣一個故事“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家裡好幾個人都給老虎吃了,但為什麼還在這裡呢?因為這裡沒有苛政,苛政猛於虎也。什麼叫“苛政”,孔子的解釋更精辟,就是政府瞎折騰。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這個話講得很重,過去師生之間是一種很神聖的禮儀,孔子認為,這個人這麼有錢,你還幫他收稅,那你就不是我的學生,以後看到他就罵。今天任何的一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假如說有一個學生,成了一個省的稅務廳長,老師絕對光榮得不得了,而孔子不是這樣,這就是為什麼孔子真正“知其不可而為之”,他那套行政的理念,特別強權已經很大時候,你不拍馬屁,連當個稅務局局長的覺得很肮臟,就沒法混。但這是孔子的態度。

  “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景公問於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馳道君行之道祈以幣玉,君所祈請用幣及玉不用牲也祭祀不懸,不作樂也祀以下牲,當用大牢者用少牢此賢君自貶以救民之禮也。’”這個用今天的經濟政策怎麼理解?就相當於齊國發生經濟危機,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刺激內需,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搞基礎建設,但孔子認為不要折騰,這個時候應該與民休息。孔子是非常強調祭祀的,是一個國家禮節的象徵,在春秋時代搞祭祀,相當於我們現在在國慶閱兵一樣,但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刻,孔子認為不要辦祭祀了,要搞也要規模小些。今天我們恰恰是相反的,因為要拉動內需。

  儒家的思想是要“藏富於民”。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徹”就是十分之一。中國的稅率肯定不止20%。中國現在的經濟刺激完全是政府在花錢,按照儒家思想,應該是讓老百姓有錢,直接減稅,讓老百姓收入增加,老百姓收入增加了,這個國家搞不好嗎?國家搞好了,當領導幹部的還愁沒錢用嗎?是這麼一個邏輯。

  法家是大政府重稅。“民勝其政,國弱,政勝其民,兵強。”

  “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欲農富其國者,境內之食必貴,而不農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意思是怎麼讓老百姓安心打仗呢?第一,物價要抬高,物價一高,大家要吃飯,更加努力工作從事農業勞動,在法家看來,不需要文藝工作者,不需要知識分子,不需要商人,只要農民與士兵,全民皆兵,全民皆農,這樣的社會最好統治,農民頭腦簡單,給國家生產糧食,兵就對外打仗。其他的人得要消滅,怎麼消滅?靠稅收手段,比如說開商店,稅80%怎麼開?只好關門。這麼做的好處在哪裡呢?“食貴則田者利,田者利則事者眾。”老百姓做買賣不容易,還重稅,“則民不得無去其商賈、技巧,而事地利矣。”老百姓就不要想著做生意、開店,專心幹活,就跟人民公社時期一樣,出去要飯都不可以,這叫不勞而獲。每天一吹號,就上工幹活,這樣對統治者是最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