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學需要政治效勞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5-26 11:56:13  


馬英九在二十一世紀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談到:政治應該為文學服務。(新地文學/圖)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訊/“小文感興趣的,乃是文學與政治間的‘服務’關系,並非對馬英九先生的表態心存不滿……我的小見是:政治家在其職責上,能夠認識到文學在其權力之外,就已大具開明,別的事,讓文學自己去做吧。畢竟,真要說起服務來,文學除了服務於文學自身,還能幹什麼嗎?” 南方網日前登載上海作家周澤雄的文章“文學需要政治效勞嗎?”,內容如下:

  “事實上,我的政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海峽兩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尤其是在威權的年代,文學很多是為政治服務的,但是我在(當)台北市長的時候就提出來一個觀念,現在要倒過來,政治跟行政要為文化服務,要為文化界排除障礙,讓它有更廣闊的空間,這個是我們政治人物應該做的。”這是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先生在“21世紀世界華文文學高峰會議”開幕式致詞裡的一段話,5月6日《南方周末》轉載這篇致詞時,擬的標題是《政治應該為文學服務》。 

  乍聞這個標題,恐怕沒有誰比大陸作家感受更深了,當時在座的王蒙、劉心武和高行健諸公,聞之泫然的可能性,也未必沒有——— 假如他們此前沒有喝多的話。這句話的能量之源,來自對“文學為政治服務”的顛覆。通常,把顛倒的東西再顛倒回來,總有一種別樣的震撼,而在顛顛倒倒之間,我們的耳朵和心靈也會因瞬間蓄滿滄桑,一時回不過神來。 

  好在,我距現場千裡之外,再加淚囊不豐、生性缺乏將政治人物的場合性言論視為“重要講話”的嗜好,所以,還是覺出此論大可斟酌。 

  在過往年代,文學只是無數次地得到政治家的訓誡(該訓誡有時偽裝成“號召”),至於“文學為什麼必須為政治服務”,則從未得到有說服力的闡述。就是說,“文學為政治服務”並非一個夠格的學術命題,將其顛倒回來,仍然不見得構成一個命題,借用錢鍾書先生的妙喻:把棍子顛倒一下,還是一根棍子,把熱鐺燒餅翻個身,依舊是只燒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