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銀河:中國人的精神荒蕪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8-24 11:04:02  


 
  然而,所謂精神生活就僅指宗教信仰嗎?在我們這個古老文化綿延不絕數千年的國度中,人們基本上是無神論的,或者至多不過有點泛神論傾向,對所有的神靈都將信將疑,有時候還會相信樹木、泉水、狐狸這些動植物、自然物的神性,所謂萬物有靈論,中國人看重現世生活,不太看重來生,不太關心永恒,也不關心神,難道我們的精神生活因此就一定是荒蕪的嗎?

  在我看來,精神生活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精神生活當指相對於物質生活的一切。幾千年來,也許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人一生一世只有物質生活,完全沒有精神生活,過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的現世生活就離世了,但是肯定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人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要不無法解釋我們發達的上層建築,文化藝術。中國是印刷術的發明國,如果沒有看書這樣的精神需求,印刷術絕不會被發明出來。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文字記載歷史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早在世界文化一片荒蕪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就有了繁盛的精神生活。在這個意義上,我傾向於選擇答案三:中國人的精神曾經是繁盛的,現在也沒有荒蕪。

  精神生活的狹義解釋可以指一種高尚的精神,比如說相對於現實主義的理想主義;相對於自私自利的犧牲精神、獻身精神;相對於腐化墮落的勤勞勇敢;相對於坑害他人的誠信自律等等。我想編輯的原意也許是說中國人遠不如過去高尚了,社會上只剩下物欲橫流。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我們的社會中一直是既有現實主義也有理想主義;既有自私自利也有犧牲獻身;既有腐化墮落也有勤勞勇敢;既有坑蒙拐騙也有誠信自律的。這兩種人共存於社會之中,比如有人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終生奮鬥在荒無人煙的山溝裡;有人為了救別人犧牲了自己;有人辛勤地勞動,除了為了自己的溫飽,也為了他人的福祉,社會的進步。因此,即使在狹義的精神定義上,我們也不能斷言中國人的精神全都荒蕪了。

  我們應當倡導人們在物質生活滿足之外,追求更優雅的精神生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但是要慎用“中國人的精神荒蕪了”這樣的全稱判斷。

  作者:李銀河 著名學者  2010年08月21日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