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銀河:人的生活應當是藝術品

http://www.CRNTT.com   2010-11-25 15:40:07  


 
  當福柯說生活可以是一件藝術品時,他提供了什麼樣的依據呢?他的依據首先在於自我並不是事先給定的,而是由我們每個人用一天一天的生活創造出來的。不能否認,我們的生活和自我正是我們自己做出的一系列選擇的結果。無論我們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無論我們是幸福的還是痛苦的,無論我們是智慧的還是愚昧的,在很大程度上,這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都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塑造。因此,福柯說:“從自我不是給定的這一觀點出發,我想只有一種可行的結果:我們必須把自己創造成藝術品。”

  按照福柯的看法,人的自我是被發明出來的,而不是被發現出來的。發現是去找到一個已經存在的東西,而發明卻完全是無中生有。如果人的自我是被發明出來的,人本身就沒有任何不可改變的規則、準則或規範,也就不存在什麼隱藏在外表之下的本質。因此,畢其一生,福柯一直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為抗拒“說出關於自己的真實情況”這一命令而進行著一種“游擊戰”。他堅持認為,一個理想的人“並非那種努力去發現他自己、他的秘密的‘真實’的人,而是那種力圖發明他自己的人”,是那種不受傳統道德約束的人。

  福柯認為,人的本質——假如人有本質的話——並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固定的、普遍的東西,而是由許多帶有歷史偶然性的規範和準則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規範和準則,又是由每個人都必須在其中成長的風俗、習慣和制度所規定的。所有的文化都為生活於該文化之中的人們灌輸了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規範和道德習俗。從我們一降生到人世開始,從我們牙牙學語時開始,我們就在某種規範和習俗中生活,其中最典型的是語言,沒有人可以脫離開幼年的語言環境。對於這些規範和習俗,一個沒有創造力的人會循規蹈矩,亦步亦趨;而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卻會在自己的生活和自我塑造的過程中對這些規範加以改變。而所有有創造力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應當不是去創造小說、詩歌、音樂、美術,而是把自己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藝術品。難道對一個人來說,這不是最重要、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嗎?

  來源:2010年11月25日07:36千龍網

  作者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福柯: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984年)是一位法國哲學家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尤其在法語國家中)、批評理論、歷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被認為是一個後現代主義者和後結構主義者。但他本人對這個分類並不欣賞,認為自己是繼承了現代主義的傳統,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