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海峽經濟區與兩岸經濟共同體發展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01:11:00  


 
  選擇以兩岸經濟共同體作為統一之前兩岸經濟整合機制建設的重要目標,在於歐共體建立、發展背景與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有許多相似與可借鑒之處。

  一是尋求和平發展環境,結束數百年來歐洲地區的戰爭與紛爭,是歐共體建立的重要政治背景。海峽兩岸長期處於軍事對峙與政治對立局面,即使上世紀80年代之後兩岸關係改善與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也一直未能結束法理意義上的兩岸“敵對狀態”,政治關係依然緊張與敏感,但尋求兩岸和平發展已成為當今海峽兩岸各界的共識,而且任何政治勢力也不敢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建構兩岸經濟共同體重要的社會與政治背景。至於兩岸和平機制的建立或兩岸和平協定何時簽署,則需要視兩岸關係發展的形勢來決定。

  二是尋求共同發展,是歐共體建立的重要經濟背景。二戰後,美蘇強權興起,歐洲相對衰落,於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逐步成為歐洲部分國家的共同主張,成為歐共體建立的另一重要經濟與國際背景。海峽兩岸儘管存在利益上的衝突,但區域經濟之間的相互依賴不斷增強,經濟區域化發展對兩岸形成新的競爭格局,尋求兩岸合作與共同發展逐步成為海峽兩岸的一個重要共識。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不斷強調兩岸經濟合作與共同發展。馬英九上台執政後,在2008年、2009年關於兩岸關係發展與經濟合作的兩個“十六字箴言”中(注1),均體現了兩岸經濟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思想。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首先建立兩岸經濟命運共同體的觀念。在海峽兩岸之間,尤其是推動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充滿著種種政治、制度、經濟矛盾與利益衝突,最容易入手的是樹立與建立兩岸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用發展成果的觀念,將兩岸經濟發展的前途與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認知,也就是建立兩岸經濟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有助於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

  三是因應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的挑戰。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進程,一直在進行,並形成全球範圍內不同區域經濟合作板塊,促成了歐共體的誕生。上世紀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開始的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進一步加速了歐共體邁向更高層的整合階段。《馬斯里特條約》的簽署標誌著一個超國家的經濟社會一體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並最終建立了歐洲聯盟。海峽兩岸之間儘管距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遙遠,但全球化的加速發展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多個經濟共同體的興建、建立尤其是歐共體到歐盟的發展,確實為海峽兩岸經濟一體化或兩岸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帶來了許多想像空間,也在客觀上創造了條件。多年來,海峽兩岸對於兩岸共同市場、兩岸經濟共同體與“華元經濟圈”等持續性探討就是顯著例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