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江丙坤續任海基會董事長看人事佈局

http://www.CRNTT.com   2011-11-29 08:24:39  


 
  其一、劉兆玄作為學者出身的太平官,倘是在承平時代當然是一個好官僚。但在台灣地區這種政治多元、民粹高張的社會中,欠缺選舉洗禮鍛煉,與民意有所脫節卻是劉兆玄的弱項。在“八八水災”發生時,他嚴重缺乏政治敏感度,不但沒有親往救災前線指揮,相反還施施然地去理髮,而致使馬英九團隊的民意支持度重挫。此是馬英九由盛轉衰,並被插上“無能”標籤的主要轉折點。

  其二、在將江丙坤安排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後,等於是堵塞了宋楚瑜“為民服務”實質上是從政、延續政治生命之路,令到宋楚瑜心理極不平衡。在當時,也僅只是對馬英九“飛鳥盡,良弓藏”,未有安排自己職務不滿而已。到後期眼看到馬英九政績低迷,而且確實也是行政執行力和應變能力都不如自己,而終於爆發了要把馬英九“拉下馬”,自己取而代之的極端情緒,導致今日有可能會令蔡英文“漁翁得利”之災。

  倘若當時馬英九是按照原設想安排江丙坤出任“行政院長”,劉兆玄則任“行政院”副院長(在李登輝執政後期,劉兆玄就是“行政院”副院長),而宋楚瑜則是海基會董事長的話,上述兩種失誤就都不會發生。馬英九今日的日子將會好過得多,而國民黨也有可能圓其繼續執政以至是長久執政之夢。

  其實,就在宋楚瑜今夏開始大鬧之時,台灣政壇上也有人認為,宋楚瑜的要求,除了是親民黨能在“立法院”成立黨團之外,就是希望能有一個可以展現自己才能的職務,“最高要求”是“行政院長”,“最低要求”則是海基會董事長。遺憾的是,馬英九、金溥聰過於相信自己對國民黨的改革實力,不將宋楚瑜的破壞力看在眼內,而致釀成今日的大錯。

  至於蘇起將出任海基會董事長,蘇起自己說的是盼未來兩岸談判與交流繼續進行,穩定發展、不要中斷;但有媒體則猜測是馬英九要為為了兩岸政治談判鋪路。這有可能是過於看高海基會董事的功能與作用。實際上,海基會董事的組成結構,其一是發起及捐助人,其二是各政黨及各相關功能團體的代表,其三是社會賢達。因而董事只是一個象徵式的職務,並不實質干預海基會的日常運作。而且,董事有四、五十人之多,民進黨也有代表出任董事,單憑一位董事也不可能會操控海基會的重大動作。而由於海基會正副董事長將會留任,正副秘書長層級對蘇起來說又是“格局”太小,因而蘇起倘只是擔任董事,不可能會主導海基會的運作。或許,採取特殊方式,委任蘇起為海基會顧問,而且還是具有實質權力的顧問,才有可能起到媒體所猜測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