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急於撲滅眼前火顧不了歷史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12-05-21 08:16:39  


 
  因此,馬英九如是具有政治戰略眼光,就應在其就職演說中,除了確實是必須將民生問題置放在重要位置之外,更應在兩岸事務部份,有所開創,有所前進。這才是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及為國民黨內同志四年後爭取勝選“總統”而化解“選票壓力”的正確做法。然而,馬英九卻被眼前的迷霧屏蔽了眼睛,因而在其就職演說中的兩岸關係部分,就顯得極為短視,即使未能說是“倒退”,但也可以說是“停滯”。

  而馬英九在兩岸關係部份亦即“鐵三角”中的“第一個角”--“以兩岸和解實現台海和平”,有六層含意:其一是重申過往的兩岸政策,肯定自己第一個任期的成就;其二是重申“九二共識”,但又再次強調“不統、不獨、不武”;其三是重申“一國兩區”,但將之具體細化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避提“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其四是首次將兩岸民主、人權、法治、公民社會等領域,作為兩岸對話的議題;其五是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卻沒有提“我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其六十只提孫中山先生的“自由民主均富”,卻避提孫中山先生的追求國家統一。

  其中將“一國兩區”細化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顯然是為了消解民進黨的“一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質疑,但卻強化了“中華民國”,去除了模糊空間,反過來卻有可能會引發對岸的疑慮,因為此定位不利於開展兩岸政治對話。在此情況下,在馬英九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很可能不會開展兩岸政治對話。 

  實際上,馬英九在就職儀式後的中外記者會上,就明確指出“目前沒有與中國大陸討論和平協議的計劃”。另外,他還對其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所倚重的兩岸政策智囊蘇起關於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的建議,予以斷然否定,真是“一點面子也不講”。當然,也不排除馬英九在面臨民怨怒火的危急狀況下,首先集中精力處理好台灣內部尤其是民生事務,在渡過難關後,再以“鴨子劃水”、“只做不說”或“少說多做”的手法,循序漸進,伺機開展兩岸政治對話。但以馬英九的施政能力和魄力,能否做到這一點,並不樂觀,我們只能是拭目以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