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國兩區”是馬英九未來四年護身符

http://www.CRNTT.com   2012-06-01 08:44:24  


 
  在沉默了十天之後,北京終於回應了。雖然只是由相當於台灣地區文官制度十二職等(即大陸的司局長級)的楊毅來回應,與馬英九相比呈現嚴重的“不對稱”情況,不但是未能再給馬英九提供四年前的禮遇,而且也有刻意降低馬英九身格之意,但畢竟楊毅並沒有像他們所擔心的那樣,批評反駁凸顯“中華民國”的“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論述,也沒有要求台北如何如何做;反而是表達了理解和默認的態度:“馬英九闡述的是自己一貫的大陸政策,大陸並不感到意外。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係也不是‘國與國’關係,這是客觀事實。對於符合這一客觀事實的言論、主張與政策,大陸認為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都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即使是楊毅談到了兩岸對此議題的分歧,也只是說“至於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大陸一貫主張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並為今後雙方通過政治對話解決問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那也只是屬於“各說各話,各自表述”。 因此,估計北京對馬英九在就職講話中凸顯的“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是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既然如此,馬團隊也就不用再擔心“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將會影響兩岸關係,並可進一步強化“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論”的正當性。

  而從“總統府”和“陸委會”對楊毅談話內容的回應看,馬團隊確是有著“鬆了一口氣”的表現。這對馬團隊能夠有力地應對來自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質疑,及“獨派”社團的攻訐,當然是有利的。尤其是當民進黨人老是要求馬英九清楚說明“一國”究竟是哪一國,是否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北京的回應就可連消帶打地令民進黨人噤聲。實際上,民進黨人如果連“中華民國”都不滿意的話,那又如何面對自己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中華民國”的定位,及陳水扁掌政那八年,出任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使用的是“中華民國”的“國號”,並以“中華民國”來作為對外交往、對內管治的“名器”?又如何理解,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與競逐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