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國兩區”是馬英九未來四年護身符

http://www.CRNTT.com   2012-06-01 08:44:24  


 
  應當說,在台灣島內對“國家定位”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中華民國”。然而,在與對岸進行交流和談判時,也是堅持“中華民國”,則有著為難北京的意味。實際上,“九二共識”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暫時擱置一個中國的定位,或是將之模糊化。而馬英九的做法,則是偏要單方地將之“除模糊化”,而毫不顧及到對岸的感受。儘管仍有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卻否定了對方“暫時不提一個中國的內涵”的誠意。

  不過,既然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仍然未有突破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也既然是要求馬英九接納及遷就北京的基本立場並不現實,為避免節外生枝,也是為了國共兩黨繼續聯手反對“台獨”及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就只能是如此地作出最大的讓步了。

  因此可以說,從楊毅沒有公開批評“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反而是指出這是馬英九的一貫政策,北京“不意外”來看,北京方面確實是對馬英九作出了最大的讓步。只要他仍能堅守一個中國的架構,即使是其內涵有所“出格”,仍可寬鬆對待,寬容接受。甚至連馬英九四年前的就職儀式演講,是將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與擴大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相提並論,以至是置於同一句話之內,沒有任何分隔,而第二次“五二零”講話則卻是大為退步,只有“國際活動空間”而不提兩岸和平協議,北京也都只是忍在心頭,沒有公開表達不滿。

  既然如此,馬英九在未來四年內,倘是不再提出他曾經是信誓旦旦的“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話,那就具了正當性,因為已得到了北京的間接“背書”。

 (發自台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