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邱震海:中國如何以價值觀讓世界信服?

http://www.CRNTT.com   2012-08-01 09:03:49  


 
普世價值:中國應當有所貢獻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國在價值觀問題上,似乎有意無意地與國際社會處於某種對立狀態之中。這種情況令人想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與西方的關係。

  其實,上世紀七十年代自從中美改善關係之後,中國與西方世界出於共同對付蘇聯的需求,無論在戰略利益還是在隨後的價值觀上開始趨近,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可見,戰略利益的趨近有時會導致價值觀的自然趨近。

  但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冷戰結束和中國崛起,中國與西方逐漸由原來的夥伴成為對手,雙方在戰略利益和價值觀上都開始切割。價值觀的切割,在中國對西方的態度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其背後折射了一個深刻的背景:一方面由於中國和西方的戰略對峙,另一方面也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與西方價值觀趨近而導致的政治不穩定,今日中國對於西方價值觀開始重新回歸拒斥和對抗的狀態。

  這背後的詭譎在於:今天西方的價值觀只是源於西方而已,其中相當部分已經成為人類的共同價值(一如東方文明本身也是全球文明組成部分一樣);但同時西方國家確實又會利用價值觀實現其本身的戰略目的。但對於中國來說,其挑戰在於:是否因為西方利用價值觀來實現戰略目的,就全盤否定已成為人類共同財富的普世價值?

  一百年來,中國現代化始終面臨一個問題:西方之於中國,某種程度上既是強盜,又是老師;中國是否天真到因西方是老師就忽略其曾為強盜的一面,抑或固執到只看到其曾為強盜就否定其為老師的另一面?

  對崛起的中國來說,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是:若執意與普世價值相抗衡,那麼中國能否或如何發展出源自東方文明,而也能為全人類共同接受的新的普世價值?

關鍵在於內部轉型

  問題的本質還是歸結到中國內部轉型。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中國外部崛起與內部轉型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邏輯聯繫;今天中國在外部崛起上遇到的不少困擾,就其本質而言無疑來自內部轉型的艱難。繼續忽略這種內在聯繫,那麼人們對中國問題的認知和把握就會出現偏差。

  坦率地說,1992年開始的市場經濟改革從第一天起,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市場經濟不光是市場,也不光是經濟,而是一個包含“市場、政府、社會和法治”四位一體的系列組合。

  筆者曾多次指出,今日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認真研究中國轉型的深層邏輯,其中首先就包括這四位一體的關係。將這四位一體背後的深層邏輯研究透了並逐漸體現在實務運作上,中國今天和未來應該遵循的價值觀也就呼之欲出了。屆時,不但中國內部轉型的技術層面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中國許多內部的紛擾和與外部世界的困擾(尤其是在價值觀方面)也就有望得到疏解。

  作者是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