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改革的“不”選擇及其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2-10-09 09:28:42  


 
  第一,一些領導人的確不想做任何選擇。面臨越來越複雜的局面,他們不知道可以做怎樣的選擇,或者如何去做選擇。因此,他們選擇了“不作為”。他們只知道不能做什麼,但不知道能做什麼。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不想作為”。第二,一些領導具有“想作為”的政治意志力,也的確想進行改革,但是在實際層面,他們面臨太多因素的制約,很難作為。實際的結果也是“不作為”。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想作為,但無法作為”。第三,在集體層面,“不作為”是黨內不同利益互動的必然結果。在強人政治時代,政治強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把其自己的意志和這種意志所表達的政策,通過各種動員機制和手段強加於整個執政黨之上。但在政治強人之後,中國已經形成了黨內不同利益共存的局面。表現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人們所看到的一種“集體領導”的局面。

相互掣肘而寸步難行

  黨內不同利益的共存,促成了“黨內民主”的發展。不過,客觀地說,黨內民主仍然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就是說,黨內民主的表現更多的是非制度化,而不是制度化;更多的是非正式化,而不是正式化;更多的是基於潛規則之上,而不是基於明文規則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黨內民主意味著什麼?很簡單,黨內民主很難體現黨內大多數黨員的意志,而只是意味著黨內不同利益的互相妥協和制衡,一些人既不想自己作為,也不讓他人作為。

  無論是“不想改革”還是“改革不動”,結果都是“無改革”。“無改革”的局面一旦持續,執政黨的作用就發生了巨變,即從強調“領導”功能轉變成為強調“統治”功能。顧名思義,“領導”就是要通過改革來引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統治”則是根據現有社會情況對社會進行管制和治理。正是因為強調“統治”功能,各級政府,整個領導層似乎就是一個“救火隊”,整天忙碌於對付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果目前這種“不選擇”的局面繼續下去,中國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中國的未來又會是怎樣的呢?人們很難完全準確地去預測未來,但卻可以從歷史的和國際的經驗分析,預示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概括地說,在海內外的中國觀察家中,如下幾種有關中國未來的情形最為流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