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社會正義幌子下的政治鬥爭

http://www.CRNTT.com   2012-10-29 08:52:25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確實是台灣當前的寫照,但是正如《經濟學人》所說,可容忍程度內的不均(inequality)可以是個激發個人上進、創新的一種動力,而適當的精英主義(meritocracy)只要不形成制度性的歧視,沒有不公平的人為操控,它對社會發展也有正面的意義,因為齊頭式的平等只會造成平等的錯覺和假象,讓更多人缺乏上進的動力與驅力,最終反而會讓社會成為一潭死水、發展停滯,最後大家都要受害。

  就以目前甚囂塵上的台灣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私大為例,首先,這基本上是一個法律問題,其中牽涉到憲法保障人民工作權的問題。如果領有退休金的人都不能再尋求事業的第二春,那麼台灣所有軍警公教退休後再度就業的人,不管是去擔任保安,或是拉保險、開計程車、到餐廳打工豈不都應在禁止之列?否則豈不有歧視特定對象及人才之嫌?政府膽敢如此,保證有打不完的憲法官司。

  其次,在台灣少子化日漸嚴重,部分大學招生已然不足的情況下,提早退職教授如果不是學有專精,在學術及社會上有相當的知名度,也未必就能再找到工作,他們其實也可以堅持工作到合法退休年齡,但這樣只會讓公立學校更難引進新人,而他們提早退休後所騰出來的空缺則可以引進已在私立大學歷練,逐漸成熟的新人。這對公、私立大學、學生及轉職教授其實都是一個雙贏、多贏的最佳結果,結果現在反倒成了不公不義的行為。

  筆者曾在公職及學界服務多年,深知許多人和政客在經濟上打著自由化、民營化,政治上打著民主與人權的幌子,其實幹的都是一些吃幹抹淨,見不得人的勾當。表面上,自由化、民營化的市場競爭當然好過吃大鍋飯,沒有效率的國營企業,但這些人早就磨刀霍霍地等在一旁,準備上下其手地搶奪資源;同樣的,許多人表面打著民主人權的正義招牌,幹的卻盡是黨同閥異、奪權鬥爭的無恥情事。

民進黨意在擴大階級對立

  仔細分析起來,許多政治人物其實是在利用當前的爭議問題來攫取個人和政黨的政治利益。再以退職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為例,民進黨表面上打的是社會正義,實際上則是要擴大社會階級對立,這樣既打擊了藍營的士氣,又增加藍營支持者對馬政府不敢堅持己見的不滿,遂而一箭雙雕地爭取到一般選民的認同。民進黨的做法穩贏不輸,國民黨又吃了一記悶棍,有苦還說不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