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讓紅會的募捐箱發黴?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49:34  


 
  對於慈善來說,民間才是真正的好東西。民間的,才是真正獨立的。

  失去民間信任,失去社會支持,像紅會這樣的慈善機構,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郭美美事件發生後,紅十字會接收的全國社會捐款額度一度銳減一半。不僅是紅會遭受重創,前兩天,關於“中華慈善獎”的報道顯示,今年我國社會捐款減少100多億元,連續第二年下降,降幅甚至會接近兩成。

  如此巨大的善款流失,負擔還是轉嫁到民間社會身上。慈善意義無須多說,一個國家的良性健康發展,僅靠市場和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民間力量壯大,是保持良性社會生態的必要條件。

  遺憾的是,現在紅會募捐箱的善款都發黴長毛了,而社會上有太多渴望得到救濟的人們,兩手空空,他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切症結,都在於慈善背後的體制漏洞、相關權力的懶政以及慈善問責的匱乏滯後。

  事實上,慈善問題隨處可見。近來,諸如紅會被曝挪用善款在京購買別墅、慈善機構抽取巨額管理費、一些慈善基金成為洗錢平台之類的消息,依舊層出不斷。可是,這一切都沒能讓公眾看到成功倒逼慈善體制改革,也沒能看到慈善權力遭受問責。

  更悲摧的是,當民間對慈善機構信任度降至冰點,一些迫切需要得到救助的單位卻無奈感嘆“沒經過紅會不敢收”。原因就在於權力掣肘,讓民間力量、慈善機構與政府部門之間應有的秩序亂了。

  善款到底因誰發黴長毛?慈善機構以及為之撐腰的權力,不能再顯得一臉無辜了。中國慈善必須真正確立讓社會公眾做主體的意識了。當前,必須釐清權力與公眾在慈善法律關係中的地位,讓慈善的民間力量走出被權力包裹下封閉運行的困境,讓公眾擁有對善款使用的持續知情權。

  否則的話,慈善事業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玻璃做的口袋”,只能任由本應及時送到需要救濟者手中的善款,在暗角裡發黴長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