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突擊花掉2萬億,豈是“日本也這樣”可了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05:19  


 
  “突擊花錢”反映出的制度問題

  那麼,對這個扭曲的支出曲線和香港、美國的曲線對比,反映出中國的財政制度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呢?

  首先,預算審批還未完成,財年即已經開始。我國的財年是自然年,從每年一月到十二月。然而,各級預算要交由各級人大審批才能通過,我國地方人大在一、二月召開,全國人大要到三月才召開。這必然造成財年開始的時候支出特別少,事實上,財政部的月報一、二月都是合併來報的。結果便理所當然造成財政支出“前鬆後緊”的局面。這種問題在大多數國家是不存在的,只需讓預算審批結束的時間放在下一財年開始前就行了。而財年是很好調整的,我國只需將每年財年的第一個月放在四月,預算的執行空間就能大大提升。

  其次,我國實行以收定支、收支掛鈎的財政體制,財政支出完全取決於收入。如果收入較多,當年未用完的預算財政結餘並不被視為節約,而往往被認為沒有完成任務,一方面要收回未用完的結餘部分,不得實現單位內部的跨年度使用;另一方面在當年實際使用預算數額的基礎上,削減下一年度的預算額度。如果一個部門沒有用完預算經費並將其結餘下來,非但得不到制度上的鼓勵,反倒會影響到工作成績的評價以及下年預算經費的數量,那麼在年終的時候將預算經費“突擊花完”就成為最理性的選擇。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破除收支掛鈎,並且向“零基預算”的方向邁進,即測算開支時每年從頭算。

  最後,則是預算編制、審批和執行制度與先進地區的全面差距——編制長期不合理、過於粗放,沒有科學、合理、精細化地預計財政收入的增長和支出的使用情況。由於預算的專業性,多數人大代表對預算審批不具備專業知識,使得預算審批往往流於形式,而各級人大的“會期制”使得後期的監督幾乎不存在。而在預算的執行上,前述所說的自由裁量權讓國庫撥付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為各種浪費和尋租提供了空間。

  以北京和香港教育支出為例,對比兩地預算水平的差距

  不妨以北京和香港最近一個年度的教育支出作對比,看看兩地在預算編制上差別到底有多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