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突擊花掉2萬億,豈是“日本也這樣”可了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05:19  


北京教委部門2012預算表
 
  然而,圖裡這個預算表,是很難讓民眾發表什麼意見的,最多能讓人對應各個類別的學生人數和支出匹不匹配,除此以外沒有往年信息,沒有衡量指標,幾乎讓人無法評論。而把2245個專項的支出預算一次性全扔出來,恐怕除了讓項目實施者確認有沒有自己的份外,對於普通民眾沒有任何意義。而民眾感興趣的“三公經費”,沒有任何詳細的消息,2012年和2011年的經費,每個項目都只有個位數的差別,讓人非常懷疑數字是如何得來的。

  兩相對比,預算編制的差距可謂非常明顯。

  ■ 緊緊看好“錢袋子”,盯住“突擊花錢”還不夠

  現行《預算法》的對財政制約的力度非常不夠

  按照我國現行的《預算法》以及《預算法實施條例》,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決定,只需將執行結果報告全國人大,而不需要事先報批;對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國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強制性。這意味著,這筆資金不經過任何審查程序,政府就可自行支出,實際上也就變成了政府的“私房錢”。隨著財政收入的急劇增長,超收的財政收入數額增加,而全國人大讓渡超收部分的審批權,政府擁有的自由裁量權過大,一旦失去約束,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效率和效果將難以得到保障。

  以上說明,在現在的法律框架下,民眾想對政府亂花錢進行監督,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更讓人憂心的是,民眾監督、制約政府花錢的意願也並不強烈

  然而,更嚴峻的現實是,由於財政制度存在專業和信息壁壘,民眾並沒有很強烈的改變現狀的意願,無非是每年底跟著吼兩句“不許突擊花錢”罷了。大多數人已經習慣讓政府來替納稅人決定如何花從他們身上收來的錢。

  不妨看看香港人是如何看待財政問題的吧。每年香港財政司司長發表當年預算案之時,都會成為全城最受關注的事件,在發表預算案之前有很長的公眾咨詢期,“財爺(即財政司司長)”甚至親自拍廣告呼籲民眾參與。預算案發表當天,各個媒體都會現場直播,政府為財政預算案設置專門網頁,第一時間上傳資料。預算發表完後,“財爺”下午會出席記者會,晚上會出席電視節目,第二天還要在電台出席《財政司司長熱線》,解答市民有關財政預算案的問題。

  何以香港人對預算這麼熱情?皆因民眾對來自自己錢袋的錢的去向無比關注。也正因此,港澳民眾在財政結餘的年份才有機會爭取到“全民派利是”。相比之下,內地在財政收入連年近20%增長的情況下,只落得個連年“突擊花錢再創高峰”,內地民眾對稅收的“主人翁意識”,實在太落後了。

  □ 結 語

  “突擊花錢”有著巨大的制度慣性,“三令五申”是擋不住的。把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督的制度進行真正的變革才是根本。解決亂花錢的問題,許多中國當下看似難解的問題都會豁然開朗。看緊“錢袋子”,每個人都該行動起來了。

  (來源:騰訊新聞評論《今日話題》2012年12月31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