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多面袁厲害

http://www.CRNTT.com   2013-01-16 08:59:51  


 
  據袁厲害本人回憶,25年間她收養過的孩子差不多有100多個,但絕大多數都夭折了。郭海洋認為起碼有60%至70%夭折率。如此高的夭折率,袁厲害並不認為有什麼奇怪的,因為這些孩子很多送來時就重病纏身,本就活不長,她只是不忍心看著這些小生命在生命盡頭流落街頭。

  郭海洋說,孩子發病,岳母幾乎不求助民政部門,“找他們又有什麼用?如果有用,為什麼都要送到俺家來?”

  孩子死後,多數都被袁厲害自己或托一個老頭子埋了,“偷偷在莊稼地裡挖個一坑埋了。不能讓人家知道,誰肯埋自家地裡?”袁厲害並沒有通報民政部門,也沒有想過萬一哪一天自己對這些孩子的去向說不清,她樸素的想法是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沒什麼好怕的。

  事實上,蘭考縣民政局也從未過問過,加上袁厲害本人也從不做記錄,以至於到底收養了多少孩子,又有多少夭折,埋在何處,所有的人都稀裡糊塗。

  自由攝影師盧廣曾目睹了一些孩子夭折處置的過程,他透露,有些屍體甚至直接扔進垃圾堆。

  然而,並不能因此武斷地指責袁厲害褻瀆生命,因為對她還有收養的棄嬰而言,能吃飽、穿暖活下來至今仍是頭等大事。

  袁厲害的愛心無限,對送上門的棄嬰從不拒絕,比如這次受傷的袁小十,原本是蘭考縣農民王玉梅在路邊撿來的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孩子。王玉梅收養三年後,丈夫去世,無力再供養,便送到了聞名的袁厲害家中。

  其實,袁厲害的收養能力卻極其有限,她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靠在蘭考縣人民醫院門口擺攤,蘭考縣民政局近年來給她辦理了20個低保,每個低保每月87元,一季度5520元。然而,這些收入根本入不敷出,郭海洋算了一筆賬,一個孩子一個星期就算吃一罐奶粉,以最低80元一罐算,一個月就得300多元,而家裡一般都得好幾個孩子同時吃奶。

  為了籌錢,袁厲害與80多歲的李秀閣一起養豬,李秀閣自己的7個子女均已成家,但卻也收養了4個棄嬰,最大的讀初中,其餘3名都在讀小學。“俺家老大有先天性心臟病;老二是個唇腭裂,已經做了好幾次手術;老三一生下來就抽搐,人家不要了;撿著老四時,都以為救不活,沒想到又活過來了。”這四個孩子和袁厲害收養的棄嬰一樣,多半是在醫院附近被丟棄。

  因為困難,孩子們的尿不濕一天只能換一張,居住的條件也極其臟亂。袁厲害的鄰居、朋友們時常救濟她,給孩子們送菜、送面、送煤球、舊衣服。袁厲害也曾將一些孩子送給條件好的人家收養,並承認有人曾給過奶粉錢等補助,但那些都是為了表愛心,用以撫養其他孩子,且數目並不多。

  親生女兒杜鵑記憶中的童年就是在一群沒有血緣關係、“奇形怪狀”的孩子中長大,每當看到袁厲害對收養來的孩子比對自己好時,杜鵑心裡很不舒服。因為堅持收養棄嬰,與她共育二子一女的丈夫與她分居已經快20年了。袁厲害對年邁的父母也鮮有照顧,父親袁廣林怨聲載道。

  袁厲害的好朋友們都說,袁厲害不厲害,她是個苦女人。

  袁厲害原名袁鳳英,長輩們寄望她長大不受委屈,因此幫她改了這個名字。這個從小胖胖的女孩在母親張素葉看來一直有些傻傻的,沒讀幾天書就輟學跟著爺爺擺攤賣大碗茶了。

  袁厲害性格有些潑辣、固執,但卻特別喜歡孩子,因為堅持收養棄嬰,與她共育二子一女的丈夫與她分居已經快20年了。母親張素葉對袁厲害收養棄嬰不支持也不反對,這幾乎是袁厲害所有家人的態度,其實是他們沒法勸服袁厲害,已經放棄抗爭了。

  72歲的張素葉每天推著三輪車撿垃圾補貼家用,因為兩個老人每個月只能有60元的低保、100多元的退休金。因為袁厲害一心撲在棄嬰身上,對父母鮮有照顧,父親袁廣林怨聲載道,認為袁厲害應該照顧自己家人多一些。

  雙親無法理解女兒為何這樣“好心”,三個子女與袁厲害的關係也並不那麼融洽。

  大女兒杜鵑對母愛的渴望表現淡然,她習慣了母愛被分享,“我這個人,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也沒啥指望。”杜鵑記憶中的童年就是在一群沒有血緣關係、“奇形怪狀”的孩子中長大的,每當看到袁厲害對收養來的孩子比對自己好時,杜鵑心裡很不舒服,“她對那些孩子又是親又是抱,喂奶也小心翼翼的一勺一勺喂。”袁厲害給女兒的解釋卻是:“你是正常人,不缺吃不缺穿。”

  對母親情感最為複雜的當屬小兒子杜鳴,杜鳴1989年剛出生後不久就被母親送到父親所在的河北邢台鄉下,過繼給大伯,直至12歲時大伯與爺爺去世,才回到生母身邊,但母子之間卻一直有隔閡。

  杜鳴有些耿耿於懷,在接受採訪時,毫不掩飾他曾對那些“弟弟妹妹”們的抵觸。“我有心裡話不會跟親媽媽講,但是會和我的養母講。”

  “那麼多孤兒被俺媽養大,但俺卻很少得到母愛。”兩年前,袁厲害參加一個電視節目時曾吐露心聲,解釋了將親生兒子送走的原因——老家有爺爺奶奶,兒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顧。

  郭海洋對岳母也感到很無奈,岳母整天抱著棄嬰,但自己的親孫女快四歲了,也幾乎沒有抱過。

  今年冬至,袁厲害與子女們發生了一次口角,袁厲害領著子女幾口為孩子們包餃子,從早上包到天黑,已經包了七八屜,覺得還不夠孩子們吃,便讓子女們繼續包,女兒不願意便抱怨起來,袁厲害倔強地嚷嚷:“你們不管,我自己養。”

  怨氣歸怨氣,但子女們還是逐漸理解了母親,“俺媽養那些孩子,缺個啥,只要開口,俺們都會買。”郭海洋說,“俺媽也不影響我們的生活,她的事一般不會麻煩我們。”

  張素葉也心疼女兒,她說,“五孩”看病花了1000多元,還有燒死的根兒生前咳嗽,花了900多元醫藥費,為了治病,她將收破爛攢的五六百元都拿給了袁厲害。

  母親在子女們面前表現堅強,幾乎不跟他們訴苦。“我媽心裡其實很苦”,杜鵑濕了眼睛,“我知道她常背地裡哭。”

  袁厲害的遺憾還有一部分自外界的無端質疑。上一次危機發生在2011年,鄭州陽光義工組織舉報她賣孩子,還有人質疑她以收養孩子的名義斂財,比如開發房地產、承包工程、當“黑中介”,說什麼的都有,甚至還有人指責她是黑社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