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的利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05-25 10:28:41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訊/中國能否從中等收入國家向現代高收入國家成功轉型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今後十年的舉措。以利率市場化為開端的金融改革將是主要舉措之一。但利率市場化有贏有輸,有回報也有風險,因此決策者必須謹慎決策。

  財經網刊登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文章表示,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允許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貸款利率下浮20%。很多分析人士把這項政策視為中國將很快進一步放鬆利率管制的標誌,這項政策給商業銀行領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競爭。

  文章分析,但任何深化利率市場的舉措都必須考慮到潛在的成本和收益。中國決策者理應從認真研究當前金融抑制(將利率保持在低於市場平衡水平的做法)所產生的效果開始。

  平均名義GDP增長率與長期平均利率之間的差額可以用來估算一個國家金融抑制的程度,差額越大表示抑制越嚴重。20年來中國的差額一直維持在八個百分點,而新興經濟國家平均差額約為4%,多數利率完全市場化的發達國家差額則近乎為零。

  發展中國家央行人為地壓低利率,目的是確保公共部門能充分得到低成本融資的同時,避免出現高通脹和巨額財政赤字。可從長遠看,這樣的低利率也可能損害普通家庭的存款傾向,從而使私營部門投資不足,並最終導致整個經濟投資低迷,這樣的情形在很多拉美國家曾經發生過。

  中國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中國家庭強烈的儲蓄傾向和大規模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主導投資,所以雖然存在嚴厲的金融抑制,中國仍出現了超高的儲蓄和投資。

  中國金融抑制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經濟失衡。低存款利率鼓勵儲戶、尤其是普通家庭投資資產,而不是將錢存在銀行里。這樣導致某些行業產能過剩--這體現在中國不斷增長的房地產泡沫--而其他行業又投資不足。

  更重要的是,金融抑製造成國有企業(SOEs)和中小企業(SMEs)差距越拉越大,前者享受商業銀行人為的低利率,而後者則迫不得已向影子銀行系統支付超高利率(或根本無法獲取外部融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