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收藏品公司百人被抓揭示的騙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8-12 12:04:09  


 
案件背後,是兩大泛濫的社會問題

  一方面,偽劣收藏品售賣形成“產業”

  之所以受害人會不斷上當,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們被忽悠得認為,這些藏品可以升值。收藏品公司一般謊稱可以給客戶按中國收藏家協會等名義舉辦拍賣會,使其購買的收藏品成倍增值,誘騙客戶再繼續大量購買收藏品。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高價的紀念品、工藝品,都打著博物館、文化局等名義進行宣傳,有的還打著某某大師的名頭,以“限量”為賣點,聲稱自己藏品發行量多麼低,炒作收藏價值。

  這些收藏品以廣播、電視、電話為媒介售賣,成為假貨的重災區。此行業運作方式呈現一條龍服務、分工合作形態:有人負責購貨渠道,購進一些假藏品,並且“以假亂真”,為其包裝,配備公證書;有人負責宣傳,請“知名人士”代言,在媒體投放廣告。

  另一方面,公民信息的洩露非常嚴重

  那些“經銷商”獲得公民信息,大致有這樣的渠道:1、通過病毒軟件盜取互聯網上的個人信息;2、從互聯網上收集人們無意中留下的個人信息;3、人們平時交易,會給商家留下個人信息,商家將這些信息打包售賣;4、一些機構人員,將信息庫的數據非法賣出。

  “經銷商”拿到這些信息後,與騙術相結合斂財。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安成表示,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中,電話詐騙等新型非接觸式犯罪占60%。公安部開展的三次專案行動,已抓獲違法犯罪團夥900多個,涉及各類犯罪案件上萬起。

結語

  購物騙局和竊取信息相結合,形成一種“精准化銷售騙局”。這樣的騙局,當然不只存在於收藏品銷售領域。(來源:騰訊評論今日話題2013-08-12 第251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