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航失聯事件 中國衛星做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09:43:45  


 
  這家公司成立於1992年,當時美國國會通過了對地遙感圖像商業化的法案,允許私人公司進行對地遙感觀察用於商業用途。迄今為止,“數字地球”已經研製了5顆衛星,所有衛星都從美國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其中2009年發射的“世界眼2”衛星的成像精度據稱達到0.46米,而正在研製的“世界眼-3”衛星精度高達0.25米,這樣的精度足以滿足大部分商業甚至軍事需求。“數字地球”的最大用戶是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色彩。當然,外國政府也可以購買該公司的照片數據。這次澳大利亞就是通過對該公司的衛星照片進行判讀而找到兩塊疑似殘骸的。

  這裡必須指出,分析衛星拍攝成果同樣是個艱巨任務。現在已經有一些圖像處理軟件可以進行輔助判讀工作,但是要真正從衛星照片上看出些門道來,經驗豐富的衛星照片判讀員依然不可取代,也無法避免出現一些判讀的失誤。歷史上最著名的衛星笑話大概就是美國把福建土樓當做中國洲際導彈發射井了。而從衛星照片搜索飛機的殘骸當然要更加複雜,主要是因為無法事先確定飛機殘骸的外形,用軟件進行判讀的話難以設置目標外形特征變量。目前很可能只對海上所有一定尺寸以上的目標進行定位,然後逐個排查。

  高分1號此前找到的兩塊碎片實際上和數字地球衛星找到的兩塊碎片性質差不多,都是海上的大尺寸不明漂浮物。可見這可能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搜索辦法。

  有人會問,衛星不是能夠對海洋進行監視,並搜尋航空母艦一類的水面艦艇嗎?找不到飛機是否意味著這個能力也不可靠呢?

  這就涉及到現代海洋監視衛星的工作原理了。目前,海洋監視衛星的主要原理有兩種,一種是雷達監測衛星,一種是無線電監測衛星。前者是在衛星上安裝雷達對廣闊海面進行搜索,由於海上艦艇的巨大雷達反射面積,因此它只能搜尋夠大的海上目標;而後者則是通過追蹤水面艦艇發出的無線電信號來追蹤其位置,如果目標採用無線電靜默,它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可以看出,它們對於在水中載浮載沉、甚至懸浮在水中的飛機殘骸都沒有什麼搜索跟蹤能力。同樣,P-3,P-8海上巡邏機和中國圖-154雷達偵察機上,號稱能發現水面上漂浮的罐頭盒的反潛搜索雷達對這類目標也只能說是碰運氣,因為殘骸會在水中沉浮不定。更雪上加霜的是,現代海洋上漂浮的海洋垃圾數量巨大,它們也成了搜索飛機殘骸的“假目標”。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不論是衛星,還是飛機雷達發現的可疑目標,都要指望海面搜索的飛機和艦艇對目標進行近距離目視觀察,才能確認其性質。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在最初幾天出動圖-154偵察機,對泰國灣目標海區進行雷達成像搜索後,又繼續派遣目視觀察為主的IL-76和運-8運輸機的原因,這兩種飛機續航力較強,尤其還可以在貨艙內攜帶燃料,進一步延長航程,同時在低空飛行時利用機上人員的望遠鏡對目標進行觀察確認。雖然目視觀察看似原始,但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搜索方法。目前澳大利亞已經開放基地允許我空軍運輸進駐該國機場,搜索工作顯然還將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

  除了目視和可見光成像,目前另一種可能對搜索有幫助的衛星就是多光譜衛星,它們能夠通過對目標的紫外、紅外光譜進行成像來確認目標的物質構成。中國的多光譜衛星在對北京市某幢建築進行成像的時候,甚至可以分辨出建築不同部位採用了不同材料。它們可以用來識別光學衛星對海面搜索所發現的目標性質,減少海上空中目視觀察的浪費。同時它們甚至可以穿透一定的水層對海下目標進行分辨,但是目前,澳大利亞發現飛機疑似殘骸的海區水深達3000米,多光譜衛星對這樣的深水目標將沒有足夠的識別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