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一波官員下海潮來臨?

http://www.CRNTT.com   2014-04-28 10:39:07  


 
  這一集體行動的更深層影響則在於,中國的主流價值觀也是從此開始了猛烈的轉向,中國的精英群體也開始分化:從“學而優則仕”轉向了投身商業,追求並擁抱財富。

  “92派”官員下海的示範效應也在悄悄影響著下一個10年的精英們的選擇。在2002~2003年前後,當整個社會的環境再次發生變動時,又一波官員下海潮蜂擁而至。這次,全國範圍內出現了一大批縣處級乃至廳局級官員紛紛下海的案例,最惹眼的則是江浙等沿海地區。

  據浙江省有關部門統計,從2000年到2003年3月,該省共有125名縣處級以上黨政幹部辭職或提前退休,其中就有9名廳級官員,其中大部分發生在2002年下半年到2003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策源地之一的溫州,兩名副市長、1名市政府秘書長和1名副秘書長幾乎同時下海。在江蘇,僅鹽城一地,就有東台市市長、阜寧縣副縣長、建湖縣副縣長等在內的5名縣級實權幹部主動摘下“官帽”,進入民企當起了“經理”。在上海,時任虹口區區長的程光,辭官出任印尼大財團三林集團中國區總裁;在廣東,廣州最年輕的正局級幹部之一42歲的市環保局局長姜崇洲辭去公職,出任某地產集團副總裁……

  這一時期,官員下海之所以再次成為潮流,除了受1998年及其後的各級政府機構裁減改革的波及,更重要的社會背景是,中國的民營經濟此時正處於政策異常寬鬆的蓬勃發展期。

  也是在2002年前後,中國發生了幾起與民企及民營企業家有關的標誌性事件:首先,民營企業家在2001年首次被定義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者”;在2002年秋天的十六大上,7位民營企業家首次成為全國黨代表。而在地方層面,重慶、浙江和貴州三地的省級工商聯會長首次由私營企業家擔任,尹明善、徐冠巨等民營企業家首度被推薦、當選為省級政協的副主席,這都是通常意義上的副省級“高級幹部”。

  當時,整個社會都對未來走向充滿著朝陽般的正向預期。人們從各種政策信號中似乎讀到:中國民營經濟的春天正在到來……

  影響官員下海的內外變量

  然而,2009年起,關於“國進民退”的大爭論在全國範圍內升溫。多位知名企業家因種種原因鋃鐺入獄,而此前那些高調亮相的下海官員,有的在鹹濕海水中被嗆水,有的被劈頭蓋臉的浪頭打暈,還有的幾度掙扎後還是逃回了岸上……人們終究發現,在大海中,如魚得水者終究是少數。

  辭去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廳長的游憲生,最初出任一家上市公司的總裁,但很快他就再次掛冠而去。此後,他又輾轉了兩三家企業擔任職業經理人,均在短期任職後便離開。另一位廳級幹部,浙江省財政廳原黨組成員、省地稅局總會計師徐剛,受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之邀出任該集團CEO,但也是在呆了5年、挪了兩個職位後便離開。此後,徐剛又先後出任了兩家知名民企的總裁,均未呆滿兩年便黯然離去。

  2008年恰逢改革開放30年之際,此前著有《權變:從官員下海到商人從政》的本刊原主筆、知名媒體人章敬平在對5年前的採訪對象回訪時發現,回訪下海官員的過程,要比當年採訪他們的過程“難得多”,“多數人不願意接受採訪”,即使出於禮貌和他坐到一起說了幾句,也不希望自己的故事見諸報端。他解釋說,極少數人是因為看淡了官場商場雲起雲落,多數人是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自認為慘淡無光,無顔見江東父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