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中國進入了高風險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10:43:21  


招遠血案後,工作人員正在清掃祭奠受害者燒過的紙錢。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趙靈敏的文章《中國進入了高風險社會》,文章說,要把中國社會的高風險降為低風險、預防高風險“爆煲”,最核心的一點是調整利益關係,給予弱勢群體關懷和幫助,賦予他們權利;精神危機才是中國當下最大的危機,招遠事件更說明了,沒有精神寄托的人民,同樣是對社會穩定的巨大威脅。文章詳論如下:

  蘭州水污染,杭州因為垃圾焚燒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發生在北京、昆明和烏魯木齊的恐怖襲擊,山東招遠“全能神教”成員在眾目睽睽之下打死無辜女子,馬航MH370航班的神秘失聯,越南的暴力排華事件……過去的半年,大概是30年來中國人最沒有安全感的一段時間。如果說人們對水污染和群體性事件已經見怪不怪的話,恐怖分子和“全能神教”針對不特定人的大開殺戒,則完全超乎人們的想象——還記得嗎,12年前很多中國人為九一一事件的發生叫好,認定美國是罪有應得;至於邪教在偏執信念的驅使下濫殺無辜的行徑,一些關心時事的中國人,也許會聯想起1995年日本“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釋放沙林毒氣的事件,但肯定料想不到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中國。

  這些始料不及、嚴重威脅人們安全感的事情的發生,預示著中國已經進入了高風險社會。對於為三餐奔波的中國老百姓來說,他們原本以為只要不去惹事、不參加群體性事件、不招惹官府,人身安全大體還是有保障的。但發生在昆明火車站和招遠麥當勞的事情,打破了這一迷思,預示著一個更為凶險和不安全時代的到來。以後,中國人除了要飽受房價、子女上學、食品安全等事情的困擾,還需要時時擔心周圍的一舉一動,運氣不好的話,一次出門就可能是永別。

  當然,風險本身就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避無可避的副產品:社會分工意味著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都不得不依賴於其他人的職業道德感,而後者有時是靠不住的;科技進步帶來了社會系統的複雜和脆弱,一個不起眼小零件的失靈,就可能導致一架飛機的墜毀或一列火車的脫軌;物質極大豐富之下,人們心靈的無助和仿徨卻日甚一日,邪教和反社會行為於是應運而生。從這個意義上講,有一些風險是沒有辦法完全預防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