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高考工廠”維繫了教育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4-06-10 11:50:35  


毛坦廠中學一個教室有150個人,書本試卷堆積如山
 
而“高考工廠”恰恰能有助於高等教育入學公平

  總體上看,以高考為中心的高招制度仍能基本保證高等教育入學公平

  “在中國,只有高考時唯一公平的事情。還是那句那話:撇開金錢,關係和地位,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那些寒門學子,希望爭口氣,用自己汗水和實力考出好成績!”——這是“高考工廠”相關新聞一則被頂得很高的網友留言。高考維繫著整個社會對公平的期望,因此,凡是像分省命題、高考加分、自主招生等有可能影響公平的舉措,一出來就遭到口誅筆伐。

  然而,即便高考本身的安排能夠保證足夠公平,人們很難改變的是,不同社會地位的考生,能獲取的應試資源完全不同。優勢人群的子女,往往能上更好的學校,聘請更好的私人教師,有更多時間用於學習而不需要幫助家里幹活,他們的父母也能提供更多關於應試的經驗。這造成的結果就是,優勢階層與弱勢階層之間,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方面的差異,有所擴大。上世紀70年代末剛恢復高考時,各路草莽英雄層出不窮,而如今的高考佼佼者基本都是名校的學生。這與上一個“鯉魚跳龍門”的制度——科舉——有類似之處。在王朝早年,進士往往出身民間,三代以上沒有功名的比比皆是。而在王朝後期,“書香門第”則屢見不鮮。

  即便如此,一些因素對“階層固化”現象構成了有力阻礙。首先是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張,1999年開始,中國高等教育規模進入了快速擴張的時期,高校招生人數從100萬左右在十年時間迅速擴張到600萬人以上。儘管這造成了平均教學水平下降,但入學機會的持續增加,使優勢人群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壟斷絕大部分重點高校的入學機會,許多重點高校新增加的入學機會惠及到了弱勢階層子女。當然,清華北大等頂尖學府依然存在“幹部子弟”比例上升的現象,但總體上而言,高校擴招還是有效地促進了不同階層之間高等教育的入學公平。

  “高考工廠”的存在讓普通背景的學生有機會念更好的大學

  另一有力因素就是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高考工廠”。與近年人們熟知的衡水中學不同,毛坦廠中學並不是那種集中了全省尖子、目標對准清華北大等名校的“超級中學”,只有很少學生能進入全省前一百名。但毛坦廠中學是一個能讓普通背景的學生有機會上相對好大學的培訓基地,很看重本科過線率,2013年本科達線人數多達9258人。

  在毛坦廠中學備戰高考,並不需要過於高昂的費用。學校起到的作用就是,用一套嚴苛的手段,使非優勢人群的子女發揮出最大潛力,來平衡優勢人群子女本身具有的優勢。在高考成績仍然在大學招生錄取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現在,毛坦廠中學這樣的“高考工廠”無疑有助於讓普通背景的學生有機會念更好的大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