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德國中小學教育:學生成績為隱私從不排名

http://www.CRNTT.com   2014-07-15 13:26:32  


 
  “之所以把中學分為三類,是因為德國人認為這個世界並不需要每個人都上大學。”在肖雲的印象中,在德國上大學的孩子也就是1/3不到1/2的比例。“他們覺得將來作為一個普通勞動者沒必要學那麼多,反而還把幸福的童年錯過了。”而對為上大學做準備的文理中學學生要求相對較高。“五年級開始學英語,六年級開設法語課,等到八年級,第三門外語也上了。除此之外,一進五年級,物理、化學、生物課也依次來了,每一年比前一年壓力都大一些。”

  儘管還有轉學的機會,但事實上,一旦進入中等教育階段,想要在不同學制之間轉換並不容易。如果進入職業學校,至少要6個月後才能申請轉學到文理中學。如果進入文理中學的孩子發現跟不上課程,也必須在念完六年級後才可以轉學到實科中學或主幹學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小學四年級第一學期之前的成績總和,將決定一個人未來的人生。”孩子在小學四年級畢業前要填寫中學申請書,並附上四年來的成績單。

  “除了成績,班級導師的意見也很重要,由導師和家長共同商量孩子比較適合上哪一類學校。”在德國,只要沒有特殊情況,班級導師會從一年級教到四年級,甚至比家長更了解孩子的情況。正因為如此,小學四年級決定升中學的那次家長會,通常會很激烈。“有時候老師和家長的意見並不完全統一,就會爭論很長時間。”但肖雲顯然沒有這種困擾,老師和她的想法極其一致,推薦月月上文理中學。

  “中國的家長往往都要把孩子往高裡拔一拔,而德國的家長就沒有這種觀念,他們覺得安居樂業就挺好的。”肖雲對此深有體會。“我有一個德國好朋友,她女兒數學競賽拿過獎,老師推薦孩子上文理中學,我這個朋友竟然不願意,她覺得讓孩子上文理中學太累了,而且孩子的哥哥上的也是二類中學,想把兩個孩子放在一所學校裡。”肖雲為此還和朋友爭論過。“我說你女兒明擺著是有天分的呀!她說她女兒得獎是因為女兒自己很要強很努力,她不想讓女兒這麼累,上第二類中學就可以了。”在肖雲看來,這就是許多普通德國父母的態度,“他們相信,就算不念大學,在德國照樣有很多條路可走”。

  “但是你知道嗎?我碰見德國教授,他卻說要是有孩子就送到中國去上學。他覺得德國整個中小學學的東西太少了,上大學後就很費勁。德國中學不分文理科,文科有必選科目,理科也有必選科目。比如數學是理科的必選,那麼物理、化學、生物就只需要必選其中一門。如果你整個高中選的是生物,而上大學去了化學系,那你的整個理化基礎是不夠的,大學教授帶著這樣的學生能不來氣嗎?而中國來的孩子物理、化學、生物都得學,基礎是比較扎實的。”

  幾年後,15歲的月月又再次回到太原上了一整年高中一年級。“德國的高一鼓勵學生到國外去交流一年,這次回來完全是她自主決定的。”而肖雲的小女兒在12歲時也回國念了8個月國內初中。“她們很認同祖國文化,希望學習得更多一點。”對於曾在兩國教育體系中往來穿梭過的肖雲和女兒們來說,“這兩個國家的教育似乎是兩個極端,我一直在想,中間是不是會有一條更好的路呢?”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均為化名。參考資料:《讓最後一名也幸福的教室》)

  題:揭秘德國中小學教育:學生成績為隱私從不排名

  來源:2014年06月27日11:17 三聯生活周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