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下應樹立提高發展質量導向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09:11:3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世錦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訊/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這為我們正確看待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轉換和經濟形勢、樹立提高發展質量導向提供了指導和遵循。

  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符合發展規律

  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世錦文章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基本平穩,略有回落。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成為各方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大不一樣。一種觀點較為消極,主要理由是三季度增長速度降至7.3%,為近些年來的新低。這種觀點著眼於增長速度,由此形成的判斷就不太樂觀,甚至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和前景疑慮甚多。但如果換個角度,著眼於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大背景,判斷就會大不相同。

  中國經濟已經歷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從國際上看,二戰後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在內的一批成功追趕型經濟體,在經歷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人均收入達到11000國際元左右時,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增長速度回落,進入增長階段轉換期。這一現象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其原因從供給角度看,主要是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接近完成,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趨於穩定或下降,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成本明顯上升等;從需求角度看,則是大多數工業品的歷史需求峰值相繼出現。中國經濟增長與這些經濟體具有較強相似性。據測算,目前中國人均收入已接近或達到上面提到的增長回落水平。事實上,前幾年中國東南沿海一些發達地區已達到這個拐點,增長速度率先出現調整。近一個時期總體增長速度放緩,表明中國已進入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換期。

  增長速度的這種放緩,是經濟規律使然。能夠在11000國際元而不是較低收入水平上出現增速回落,是中國跨越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較為充分利用工業化階段增長潛力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經濟發展成功的標誌。近年來中國逐步調低增長指標,是主觀決策順應客觀規律的表現。但有人不太適應已經變化的情況,還想重回以往的高增長軌道。然而,當潛在增長率下降後,人為推高是推不上去的;即使推上去,很快還會下來,而且要付出很大代價。

  儘管中國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從國際範圍看仍位居前列。在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的情況下,雖然增速下調,但增量更大。與2000年相比,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經擴大5倍左右,那時增長1個百分點所對應的新增量約為1000億元,而現在則達到5000億—6000億元。即使增速有所回落,每年的新增量也遠大於以往,相當於目前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而且還在逐步擴大。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潛能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對全球經濟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那種把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轉換當成“衰落”甚至“崩盤”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如果能夠實現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平穩轉換,我們既定的到2020年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翻番、進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是有保障的。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總量的位置還可能前移,特別是人均收入水平有望進入高收入社會行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會站在更高、更為有利的起點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