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中國經濟增長極限?

http://www.CRNTT.com   2015-03-11 09:56:05  


 
  中國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到極限

  文章稱,改革開放後,中國國民經濟實現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從1979年到2012年中國GDP年均增長9.8%,創造了世界奇跡。然而在高速增長的背後,也暴露出傳統增長模式不可持續的嚴重問題,已經達到經濟增長極限。

  傳統的過度依賴高投資、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長模式確實不可持續,已經達到經濟增長的極限。從投資來看,自2003年以來,中國的投資率都在40%以上,其中2011年達到48.3%,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一年,也是全世界投資率最高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提供的數據,全世界平均的投資率近年一般維持在23%左右,極個別國家或地區在短時期內可能達到30%,中國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固然,我們不能把他國投資率作為判斷中國投資率是否適度的標誌,特別是中國城鎮化、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基礎設施不完善,需要大量投資,但過高投資率是不可持續的。一方面高投資產生了高通脹。雖然高投資與高通脹未必呈現一一對應關係,但呈現正相關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生過5次高通脹,雖然每一次導致通脹的因素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高投資後往往就是高通脹,隨後就是緊縮投資,治理通脹,經濟陷入不景氣,然後通過高投資啟動經濟增長,如此循環往複、惡性循環。從高耗能來看,據世界銀行數據庫提供的數據,中國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已經由1990年的6.97噸標準油下降到2011年的2.74噸,但仍然遠遠高於全世界1.81噸的水平,不僅遠高於發達國家而且也高於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高投資、耗能在促進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導致資源、能源難以為繼,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不可再生資源已經枯竭,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

  傳統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先增長後治理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已到極限。一個時期以來,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由於不少城市和企業污水直接排放或不達標排放,不僅污染地表水,而且污染地下水;由於酸雨、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和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導致土壤污染越來越嚴重;工業廢氣、汽車廢氣導致空氣被嚴重污染,不少城市,霧霾天氣已經成為常態。環境的破壞帶來廣泛的負面影響:一是直接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環境病”越來越多;二是治理環境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治理環境污染而付出的經濟和社會成本遠遠超過因犧牲環境為社會帶來的財富,呈現出負效益;三是影響了社會穩定,近年越來越多引發社會不穩定事件均與環境污染有直接關係。依靠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已經到了極限。

  傳統的過度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公平分配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越來越多,已經到了極限。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過程。鄧小平早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就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還說,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裕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的最大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國經過30多年高速經濟增長形成了巨額社會財富,蛋糕越做越大,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都有巨大改善,然而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蛋糕沒有分好,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財富差距越來越大。分配不公必然影響社會穩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矛盾沒有因為經濟的快速增長而減少,恰恰相反,各種社會矛盾愈益凸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配不公,只注重做大蛋糕,忽視分好蛋糕。

  傳統的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到了極限。市場經濟需要宏觀調控,然而如何把握好調控的時機、調控的對象、調控的力度、運用什麼樣的調控手段,達到什麼樣的調控目的等,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更是藝術,這是任何一台大容量的計算機都無法完成的。傳統的依靠大水漫灌的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到了極限,只能造成沉重的債務負擔和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國民經濟的虛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