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兩岸關係應該進入法治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5-06-19 00:51:14  


未來的兩岸關係,應該進入法治階段。
  中評社香港6月19日電/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法治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范忠信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海峽兩岸關係的法治階段與法治式改善路徑》,作者認為:“未來的海峽兩岸關係,應該進入法治階段。從現在開始,據以解決兩岸關係問題的主要力量或手段,應該是法治的。就是說,作為內戰延續的軍事手段處理模式、作為統戰工作的族情胞誼處理模式、作為經濟戰略的互利互依處理模式,都應該大部或一定程度上退出歷史,一種本於法治根本追求並訴諸法治手段的兩岸關係問題處理模式應該成為主流。這一階段的最大特徵應該是兩岸關係中一切問題都將轉換為法律問題,都將在法治的框架中尋求解決,而最後的解決過程將導致一個兩岸共同法治框架或體系的正式形成。”文章內容如下:

  1949年以來的海峽兩岸關係史,是一部可能讓未來編修國史者難以落筆的尷尬歷史。這種在歷史文化和歷史地理的“一國”之內兩個對抗的政治實體之間“不戰不和不統不獨”關係格局,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見的,其分裂持續之久和對民族命運影響之大尤其是世界罕見的。這一歷史的尷尬,歸因於中國近代化進程中不同政治力量集團及其不同治國主張的分歧和較量,也歸因於多元外來政治力量及文化在中國舞台上的衝突和較量。在這樣的較量之下,六十六年過去了,至今仍看不到兩岸關係向“統一”方向解決的清晰出路,這不能不令國人憂慮。未來如何走出這一尷尬,如何真正務實地解決兩岸關係問題,本著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議的“法治中國”基本理念和邏輯,我們有必要可以做一個“大歷史”視角暨“法治”視角的思考,就“法治”地解決兩岸關係中的一些根本問題做一點基本構思,提出一點法治操作的參考意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