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十三五展望:“互聯網+”將成經濟發展最大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5-11-02 07:20:15  


  中評社北京11月2日電/本月26號至29號,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十三五規劃成為本次全會的核心內容,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篇章將由此開啟。

  中國網刊登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文章表示,十三五規劃即將跨越的五年,將成為中央確定的“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變為現實的關鍵性階段,也將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歷史性時刻,必將成為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中國夢”的美妙之旅。

  網絡已成國民生活方式和政府行政方式

  文章介紹,十三五規劃期間,正值互聯網+的工業4.0時代到來之時,我們面臨著傳統行政理念的轉換、市場自由的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經濟格局的重構等新老問題的交匯之口。互聯網科技已經在上個五年計劃中完全發揮了對產業發展和模式的“顛覆性”效果,十二五規劃的成功和中國經濟的活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黨和政府對互聯網經濟和網絡技術的重視程度。在上個五年中,中國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全球前二十大互聯網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一半席位。一線城市率先完成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以及網絡技術和網絡產業取得的輻射性效果,已經開始向二三線城市延伸。互聯網作為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國防、通訊、信息交互、民生、交通、金融、零售、服務等各個國計民生的領域。互聯網已經從單純的互聯互通,轉變成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雲存儲等幾乎所有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網絡已經成為國民的生活方式,成為企業的發展形態,成為了政府的行政方式。

  不過,十二五之前的互聯網發展水平和層次,絕大部分仍停留在“+互聯網的工業3.0”時代,仍是將網絡看作是傳統產業或服務的載體。未來的五年正是互聯網+轉變成經濟新常態的關鍵性時期,互聯網的基礎性作用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雲存儲、大數據應用、雲計算與產業結合、可穿戴移動設備、物聯網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能否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關鍵助推器。屆時,共享經濟和大數據的全面產業化將從概念模式轉換成實體經濟,這也是中國未來五年能否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把握時代方向 讓網絡成為帶動經濟形態新動力

  文章指出,正是因為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性作用,所以,在歐洲又被稱為是工業4.0的革命。歷次的工業革命不僅是新舊產業之間的更新換代,更是新舊利益體之間的博弈過程。與此同時,中國的改革進程也進入到深水期,產業變革引發的舊有利益分配與市場重新劃分問題,遠不是僅依靠產業規劃可以解決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十三五綱要明確指出,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點,“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和利益協調機制,核心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這就是說,在互聯網+產業改革時期,政府應該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市場能夠自由調節的事項,就應相信市場,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減低新型企業入門門檻,促進市場的自由度。政府改革的痛點,就是要真正做到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放下的不僅是權,還是錢。十三五規劃的政府體制改革方向,就是不與民爭利,勇於放下行政權力,回歸市場主導,只有民富才能國強。只有大道至簡,才能充分市場的基礎性地位,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把握住時代的方向,也只有以深化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才能將網絡成為帶動中國新經濟形態的新動力,避免進入“中等收入陷阱”,達到轉變市場經濟增長的方式。

  利用“互聯網+ ” 構建新型民生工程體系

  文章認為,十三五規劃的另一個重要核心問題就是改善民生。民生問題是涉及到改革紅利的公平和社會福祉建設的大問題,也是黨和政府經濟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二五期間我們在改善國民收入、減小城鄉差別、治理生態環境和增加社會福利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十三五期間,如何利用互聯網+去構建新型民生工程體系就擺到我們面前。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共享經濟模式”,這不僅是民間資源轉化為公共資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最佳渠道,而且也會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式將涉及到公共利益資源的效率問題數據化。“需求數據化”一方面可以指引政府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更為有效地發揮社會主義國家行之有效的宏觀調控,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數據預測轉變成對市場自由的有效補充,最大限度的避免市場的盲目性和偏離性。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民生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國家投入和產出比例的問題,更多的是依靠民間資源服務與公共利益的問題。

  以城市交通出行為例,十二五之前,城市發展的重點在於公共交通服務建設,不過,在經濟增長過快和城市人口激增的現實,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公共交通發展的投入和產出比例受到制約。未來互聯網+的出行方式,則在公共交通現狀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平台,將私家車與公共交通系統相連,實現了交通公共出行車輛數量的“潮汐化”。在早晚高峰,或雨雪天氣的擁堵時刻,私家車可以通過拼車、順風車、專車等方式進入到公共服務領域,在城市交通壓力寬鬆之時,這些車輛又回歸到私家車的性質,這樣一來,多種出行方式通過互聯網的結合,變成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既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又解決了就業和兼職勞動收入提高的問題。可見,互聯網+對民生的改變既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也是一種經濟模式的變革。在十二五期間,互聯網+對民生的改變已經開始,像是大數據精准營銷、O2O平台的發展、網絡約車平台的建立、互聯網與快遞的結合、網絡購物和網絡支付的普及,以及網絡金融和眾籌的崛起等等,這些新的技術在出生以來就銘刻著互聯網的基因,必將成為十三五規劃發展的重點。

  因此,互聯網+作為一種理念,或是一種經濟模式,都將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發展重點,也必將成為十三五中國經濟華麗轉身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