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台民粹主義的演化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0:03:18  


 
  4,台灣民粹主義的“3.0”時代:“關鍵少數”佔領民粹陣地?(2014年以來)

  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民粹主義與台灣政治的關聯發生了重要而微妙的變化,藍綠持續對抗,政黨政治困於理念與意識形態之爭,日益遠離經濟民生和普通民眾,而一種超越藍綠的非傳統政治力量順勢而興,或將成為民粹主義政治的新興領導者。

  導致這一戲劇性變化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傳統政黨的號召力、吸引力下降,民眾對政黨本身和政黨人物的反感度在增加。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主流政治輪流上台執政,他們的政黨理念不同,執政方針、政策重心不同,但都無法解決長期低速運轉的經濟民生問題,也不能在兩岸關係上徹底解決令人焦慮的安全問題,反而是多年來的藍綠爭鬥始終圍繞族群或“統獨”等議題,政治目標始終置於經濟目標之上,已經令民眾憤懣不滿。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背後確實有民進黨的民粹操作,但在台灣持續沉悶的經濟狀況之下,“太陽花學運”凸顯了台灣經濟的困境。〔34〕與此同時,選舉政治推出政黨代表人物參選,但選舉民主卻不能確保選出最令人滿意和最有能力的人選,事實上,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的候選人,上台後的民望均呈下跌趨勢,民眾對政黨領袖、政務官員的差評直接影響他們對政黨的信任與忠誠,對未來焦慮、對政客失望的民眾會自主尋找能夠替他們出頭的政治勢力。事實上,隨著傳統政黨的號召力、凝聚力、動員力日漸衰微,年輕一代對政黨的政治信任已大大低於他們的前輩。

  另一方面,在藍綠長期對抗的政治氛圍中,一股非傳統政治力量在悄然成長,這股試圖超越藍綠的政治力量還相對分散、微弱,未來何去何從還很難確定,但是它顯然為民眾提供了新的選擇,草根動員的主動權開始向這股被稱為“關鍵少數”的政治力量轉移。這股非傳統勢力非常多元,廣義上包括藍、綠陣營之外的幾乎所有政治力量,又被稱為第三勢力,在社會運動方面既有較早的白衫軍運動,也有較晚的“無色覺醒”運動,標誌性人物方面主要是“白色力量”自居的柯文哲。這些沒有明顯政黨力量驅動的社會運動和政治人物表現較強的民粹主義特色,如突顯“庶民政治”訴求、刻意與政黨精英區隔、淡化與傳統政黨的聯繫、排斥政黨參與活動、不成立政黨而利用粉絲群動員〔35〕、追求扁平化和高效率的組織運作、善於利用互聯網進行形象塑造、議題炒作和民粹動員等。雖然新興的非傳統政治力量仍然無法擺脫選舉導向,也暫時無法動搖藍綠格局,但是它與傳統政黨的差異的確吸引了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台灣民眾,扁平化、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改變了民粹主義在台灣的發展路徑。

  2018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出現的“韓國瑜現象”或可視為民粹主義政治轉向的標誌。儘管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有著明確的政黨驅動,但韓的超高人氣與其非典型政治人物的特質不無關係。在高雄的選舉中,許多選民沒有以政黨立場為投票依據,而是以具體的候選人、特定的民生議題為中心,表現出“選人不選黨”的取向。在民眾“統獨”意識式微,兩大黨持續互撕的情形下,台灣民粹主義的體制外、議題式社會抗爭或許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