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兩岸自李登輝-陳水扁的近20年間,台灣被按照其意識形態導向與大陸相分離的道路上。直至民進黨被人民民意驅逐下台,“台灣獨立”也只能是一個泡影而已。但是,這期間兩岸局勢緊張、台海危機不斷。可以說經過這麼多年的統一——獨立——反獨的交互發展,曾經號稱“反共複國”基地的台灣的經濟被民進黨蹂躪的滿目瘡痍,而海峽西岸的大陸地區經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還處於發展中的狀態,21世紀頭20年被認為是“戰略發展期”。不過隨堅定反對台獨勢力則是毫無疑問的,但樂於見到兩岸和平發展;而且目前國際國內環境統一條件也不成熟。而立足台灣的馬英九也不得不面臨政治認同的撥亂反正和經濟發展問題等各方面的艱巨挑戰。
目前的馬英九兩岸定位堅定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但是比嚷嚷亂叫瘋狂虛幻式的,更具有一定的“理性與務實”。對於立足大陸的政府而言,台灣問題顯然不能夠選擇優先處理棘手敏感的政治議題,而必須首先進行台灣與大陸之間兩岸經濟的整合,建立更加緊密的經濟聯合體(為未來統一奠基)。當然這對於兩岸來講是一場另一種形式的戰略博弈,充滿了競爭與合作。
如今兩岸務實的以各自的方式堅持“九二共識”。本(11)月3日至7日兩岸政府授權的“民間機構”又得以首次在台灣的土地上舉行會談,協商簽訂兩岸更加緊密的經貿協定。只不過,在“中華民國政府”治理下的台灣,仍然有那麼主張台灣獨立的“民主進步黨”堅決抗議反對交流,這不是一套理性務實的思想,而是被情緒虛幻的慣性所驅動,意識形態作祟。如果該黨不進行“轉型”,那麼,不久即將被順應民意的新的政治勢力所取代,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里。
為著未來統一的中國,兩岸都需要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並積極地合作試圖良性競爭。至於這兩個版本的中國共同擁有一個完整的、排他性的主權身份,頂多是兩個“名字”而已。這也是被世界主權國家所承認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台灣獨立怎麼可能突破這一架構?!民進黨加入真正為人民服務的行列,重塑形象,最終轉型實為上策)。
一再強調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此前出國訪問接受墨西哥媒體專訪,談及兩岸關係認為台灣與大陸是“特殊而非國與國”關係,是一個國家下的兩個地區。在大陸看來,比起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當然有所進步,而且基本描述了兩岸雖同屬一國卻未統一的局面。在兩岸各自授權代表舉行的台北會談前,馬英九定調兩岸應“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通過對其以往的言行做一縱向分析,看得出來,他的兩岸現實基本內涵就是“台灣和大陸地區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大陸地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治理,而台澎金馬等地區則有中華民國政府治理,只不過台灣地區面積較小,大陸地區面積較大。但因為中國只有一個主權,所以我們只能擱置政治爭議。但是你必須要正視中華民國政府治理台灣地區的現實,如果不承認也行,但是至少不能否認。此外,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不了大陸人民,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代表不了台灣人民。至於國際承認方面,我方固然沒有你有更多的國際承認,不過仍有自己的“友邦”。”但是台灣方面馬英九不清楚中國大陸日漸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等實力嗎?!馬當然對此清楚,但他也堅持認為台灣作為一個實體,有著自己的優勢,如民主、法治、文化等方面的“軟實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民。所以才有馬英九此前就職演說時提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各盡所能,齊頭並進,共同貢獻國際社會,而非惡性競爭、虛耗資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其中“各盡所能,齊頭並進,貢獻國際社會”,顯然,這是把兩岸關係放置在全球的視野之下。
事實上,海峽兩岸的經濟合作(整合)對雙方來講都是一種挑戰!!因為在和對方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各自目前發展狀況都與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社會有很大距離。大陸地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目前更多的是一個理念而已,官員腐敗、貧富極大懸殊、社會透明度、等等問題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引發連帶事件;而台灣這邊,民主制度發展並不成熟,“國家認同”混亂,極端意識形態等等都是社會健康向前發展的阻力。
未來兩岸之間將是充滿了競爭與合作,肯定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包括國際以及兩岸內部因素。當歷史的時機來臨的時候,兩岸中國統一的問題就能水到渠成的解決。不過,應該同時堅信“天助自助者”!
(作者為上海市碩士生)(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實名網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