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多夫炮製了史上最大的金融“世紀騙局”,騙到了六百多億美元。 |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記者 蘇麗閑編譯報道)六百五十億美元,對普通人來說,是天文數字,也是窮一生也掙不到的錢。但有華爾街巨騙之稱的美國納斯達克前主席伯納德.馬多夫(Bernard Madoff),就炮製了史上最大的金融“世紀騙局”,在廿多年來,把一眾美國商賈名流騙得慘了。他用司空見慣的詐騙手段,為自己“贏”得六百多億美元。受害者不怪自己智慧,只怪自己太信任馬多夫。英國《讀者文摘》總編輯莎拉.桑茲(Sarah Sands)在《獨立報》上撰文,評論這件震撼華爾街的世紀騙案,同時,更把馬多夫跟上世紀叫人聞名喪膽的連環殺手、迄今殺人最多的“死亡醫生”哈羅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相提並論,文章編譯如下:
要當一個反社會的人,標準就是沉著。上周,史上最厲害的金融騙子馬多夫被判監了,但他看上去並不像個死人,而他對前客戶的道歉,聽起來也可有可無。他只是沉著地承受那些歇斯底里的嫌惡。
馬多夫的所作所為,叫我想起一個人:哈羅德.希普曼醫生。希普曼是紀錄保持者,他親手殺死了約二百五十個病人。當人家問他為啥殺害的大都是老婦人時,希普曼只是冷冷一句:“人老了,就會突然死去,她們只是精疲力竭。”
儘管統計疑點重重,但沒人能指控普希曼甚麼。調查展開又徒勞無功地落幕。最後,是普希曼自己變得沒耐性了,竟向死去病人的遺願打主意,從而令自己獲益。這也是唯一一起涉及金錢的事件,這無形上幫助了調查案件。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為何普希曼要奪去信任他的病人的性命,皆因他數年前已在獄中自殺身亡。這是一早已經計劃好,還是他藉機會鑽縫子?假如他是要在病人面前充上帝,那麼他一定要能殺也能救。
對馬多夫而言,他又像歷驗了所謂的不朽。就在東窗事發前,他還跟友人、客戶共進晚餐呢。
除卻那個達六百五十億的騙局,普希曼所犯的輕率魯莽並不見諸於馬多夫身上。後者小心翼翼又不虛裝門面,把騙局寫到極致。他事敗,只能怪於他逆料不到會發生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龐茲騙局”(Ponzi Scheme)也因此而崩盤了。
當普希曼被識破時,他的病人都給視作可憐人。當中有的是柔弱又對醫學無知的寡婦。而馬多夫騙局的受害人,卻盡是電影明星、大亨及財金巨人。
馬多夫留下了兩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他,為何要這樣做?有錢又聰明的人為何會相信他?也許,普希最和馬多夫這樣做,純粹是因為他們能夠(有機可乘)做案。要知道,世上的所有規條,並不能夠規限我們所創造的眾神。
普希曼是他時代裡的反社會之士。也不只是那一長串受害者的名單叫他成為二十世紀裡的一個人物。他的罪同時也喚起艾倫.班尼特(Alan Bennett)式北部文化裡的服從與難堪。
馬多夫體現了社會上對奇蹟致富的渴望。就是世上最精密的金融腦袋也深信不疑。有甚麼是只會升而永不會跌的呢?人們說,他們因為深信馬多夫才把錢交給他。這,是盲目信仰。
拜金的社會創造了伯納德.馬多夫,那甚麼會取代他的位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