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殲十試飛員披露:中國空中加油難度大於國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6 12:14:05  


 
  當我看到受油機與加油機機翼之間距離只有0.6米時,我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03年,我在殲-10飛機空中加油試飛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常親臨西北進行技術指導,我再次見到了這張紙片。沒想到老常把這些當年的資料保存的這麼好,話題就從這張紙片開始了。

  老常說,0.6米的距離就是當年壓在所有試飛人心中最大的石頭,這樣小的距離不要說是在空中,就是在地面汽車行駛中也是不可想象的。說到這裡,老常依然非常感謝當年十一航校的飛行員。

  1990年5月,王鐵翼和十一航校的幾名飛行員來到閻良,他率領的團隊在領先試飛中首先摸索了加受油機近距離編隊的可行性,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在此之前部隊訓練中最小的編隊距離是5米,而加受油機加油編隊時彼此之間是互相“咬合”的,從嚴格意義上講距離是負值。

  國外的加油編隊隊形雖然也較小,但由於國外加油機的加油軟管較長,加受油機之間的隊形相對比較寬鬆,也就是說在加油試飛中,中國試飛員面臨著比外國飛行員更大的困難。

  說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軟式加油技術的背景。早期的空中加油由於沒有先進的對接裝置,空中對接難度很大,1945年英國人發明了錐套、探頭對接裝置,解決了空中加油對接的難題。後來美國、前蘇聯等國的軟式空中加油系統都採用這種對接裝置。

  軟式加油相比硬式加油最大的優點在於可以實現同時多機加油,但空中對接完全靠受油機飛行員操縱飛機完成,對接的技術難度大、風險高。

  國外的加油機大都由大型運輸機改裝而來,載油量大,加油軟管較長,對接時加受油機的編隊距離相對較遠。而我國的加油機由於受平台的限制,加油吊艙較小、軟管長度較短,對接時加受油機的距離非常近,給空中加油帶來了更大的難度。要攻克這一難關只有進行充滿風險的探索。

  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必須迅速開展加油編隊的訓練。為此,試飛團團長黃炳新親自掛帥,成立以常慶賢、湯連剛等試飛員組成的空中加油試飛員團隊。1990年9月試飛員小組成立後,迅速開展了密集隊形編隊訓練。當時,加油機還在生產線上,沒有加油機就用殲擊機,沒有教員就採用同乘編隊飛行的方法,常慶賢與湯連剛一起在殲-6、殲-7飛機上進行了幾十架次的密集編隊訓練,隊形從10×10到5×5最後飛到兩架飛機幾乎粘在了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