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G8:衰落,抑或重獲新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0 12:33:53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聯合早報》今日刊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李因才的評論文章。文章稱5月26日至 27日,八國集團峰會(G8)在法國海濱城市多維爾召開。36年前,這一組織就是在法國巴黎近郊的朗布依埃誕生的。當時,由於經濟形勢嚴重惡化,加之“石油衝擊”和世界性經濟危機,1975年11月,在法國總統德斯坦的倡議下,法、美、德、日、英、意六個最富裕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首次經濟峰會。峰會又一次重歸故地,開了新一輪的征程。

  不過,和30多年前相比, G8當前面臨著完全不同的外部情勢。作為“全球治理中心”,G8能夠繼續維持其角色的前提在於,八個最發達工業化國家可以在一些關鍵性的經濟領域握有絕對主導權,尤其是它們占據全球GDP (國內生產總值)的絕對優勢份額,其影響力不會被其他次強國家抵消。

  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工業化七國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這使得G7(俄羅斯還未被納入)在這期間基本沒有遭遇太大挑戰,但此後運作開始變得艱難起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和巴西GDP在1995年才超過加拿大。不過若以PPP計算,1992年排在前十名的經濟體已經位次大變,中國進入第四,加拿大被甩在第12位,位於印度、巴西、墨西哥之後。此後經濟格局發展對其越來越不利。

  2009年,依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已經躍居第三,巴西排在第八,加拿大則落在第十,印度緊隨加拿大之後。若以PPP計算,前十名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印度、德國、英國、俄羅斯、巴西、法國和意大利。在這種情況下,G8已經很難稱得上真正的“全球經濟中心”。

  也正源於此,2008年,更具廣泛代表性的二十國集團(G20)取代G8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到現在為止,G20已經聚首五次,就世界經濟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作用開始凸顯。

  在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面前,歐美的中心地位正受空前挑戰。在峰會上演之時,就有兩個事件考驗著歐洲:一個是IMF新總裁的選舉,越來越多的壓力要求歐洲國家放棄這個一直由其占據的職位;一個是希臘債務危機的二次拯救計劃仍命運未蔔,歐元處境叵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