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人如何培養成熟的思維方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3 09:23:51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地時間5月1日晚宣布,美國在巴基斯坦境內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3日載文《中國人如何培養成熟的思維方式?》,摘要如下:

  頭號恐怖分子本拉登被美國擊斃後,世界輿論在肯定反恐大義的同時,也對美國行刺拉登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質疑;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的民間輿論中,對拉登之死以及美國行刺拉登的方式,也有不少議論,其中也折射出今日中國民間思維的活躍,同時也折射出這一思維的缺乏開放和成熟的另一面。

  首先,美國行刺拉登的方式在國際法上不是沒有爭議的。拉登被殺時,到底是手持武器,負隅頑抗,還是手無寸鐵,被當場行刑處決?若是前者,自然屬於戰時狀態,擊斃拉登無可非議;但若是後者,則任何行刑處決都需要一個法律程序和依據。提出這一質疑的首先是歐洲輿論和美國的一些清醒的知識分子,其背後折射的其實是反恐究竟是否需要程序正義並符合人類法治國家準則的更為深刻的問題。

  當然,有人認為,“九一一”之後的這十年,美國一直處於反恐戰爭之中,稱之為戰時狀態也無可非議;也有人認為,對付恐怖分子就是應以暴制暴。凡此種種,恰恰都是反恐鬥爭的灰色區域,也是反恐對人類提出的新課題。一如過去數百年人類在常規戰爭中,經由痛苦的歷程而制定出了一套獲得認可的國際法規範,作為人類從未遇到的新生事物——反恐,也正面臨從國際法到價值觀的挑戰、梳理與磨合。

  美國作為恐怖主義受害者和頭號民主國家,其政治精英在這方面顯然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盲點。其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而這也是導致恐怖主義屢禁不絕的原因之一。但西方世界的相對成熟恰恰體現在其知識界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上,從而對社會形成了某種程度的“刹車器”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