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吳釗燮間接轉達美不希望政黨輪替信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3 11:14:41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曾在美國大談“澳門模式”,因而引發一場熱議的吳釗燮,在結束訪美活動後已有二十多天,但卻一直悄沒聲息。開初時,人們還以為因他在美國所說的“澳門模式”,將會對正在急盼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民進黨起到幫倒忙的反效果,而引致蔡英文不爽不快,故而拒絕與他見面並聽取他的訪美匯報;但詎料他在前日由“新台灣國策智庫”舉辦的“美中軍事對話與美中台三角關係”座談會間接大爆“美國不希望看到民進黨再次執政”的猛料,卻使人頓時產生“吳釗燮從美國帶回不祥音信,因而受到蔡英文冷落”的感覺。遺憾的是,各種媒體不知是因為這幾天台灣地區藍綠之間以至是藍綠內部的紛爭等新聞過於刺激,無暇顧及對這個座談會的採訪,還是對曾因一句“澳門模式”而自討沒趣的吳釗燮不感興趣,而沒有採訪報導此新聞,讓這一重大信息被淹沒了。

  文章說,為讓讀者朋友們得悉吳釗燮從美國帶回什麼樣的信息,筆者將“新台灣國策智庫”前日電郵給新華澳報的《“美中軍事對話與美中台三角關係”時事座談會新聞稿》中有關內容摘錄如下:--前駐美“大使”吳釗燮表示,經過這幾年的變化,即使明年台灣能夠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所承接的,將會是一個極為低落的台美關係,未來要非常辛苦,花很大的力氣才有辦法改善。台灣要如何提升自我防衛的力量,以扭轉逐漸失衡的美中台三角關係,將會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極大的挑戰。

  吳釗燮所說的“即使明年台灣能夠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所承接的將會是一個極為低落的台美關係,未來要非常辛苦,花很大力氣才有辦法改善”。對正在渴望美國支持她實現“再次政黨輪替”的蔡英文,不啻是當頭棒喝。這是因為,自六十年前台灣海峽兩岸分治之後,美國一直都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給予台灣強大支持,否則在中國內部和中美兩國之間就不存在一個著“台灣問題”。更重要的是,美國出於其所奉行的“民主選舉”、“政黨輪替”的所謂“普世價值”,當年曾對國民黨政權所實行的專制統治極為不滿,因而暗中支持台灣的“黨外”人士及後來的民進黨。——與其說是支持其“台獨”理念,不如說是更支持其“民主”訴求,只不過是當時的“黨外”及後來的民進黨的政治活動,其“爭民主”的主要訴求掩蓋住“台獨”所次要訴求而已。當李登輝開放“總統”直選,民進黨的“爭民主”訴求失去著力點之後,“台獨”訴求才由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而已。

  但美國支持台灣建立“政黨輪替”的“民主政制”的態度仍然不變。因此,十年前陳水扁在爭取連任台北市長失利,決定參選“總統”時,就到美國訪問尋求支持,並力圖以其“走中間路線”來消除美國對民進黨“台獨黨綱”的疑慮。因此有人認為,陳水扁之所以能贏得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國民黨分裂固然是主要原因,但美國要在台灣推動“政黨輪替”的“民主價值”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只不過美國對陳水扁的支持是有條件的,這也正是陳水扁在其就職演講中,加插了“四不一沒有”的主要原因。

  今回蔡英文要實現“再次政黨輪替”,也要“食髓知味”,跟隨陳水扁的腳跡前往美國訪問,以爭取美國的支持;但在赴美之前,先去她的母校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與揭櫫“第三條路”的恩師校長吉登斯會面,先取得“第三條路”的“牌照”,才去美國推銷,以增強自己在美國高層中的認受性。然而,先她而去美國活動的吳釗燮,卻帶回了“即使明年台灣能夠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所承接的,將會是一個極為低落的台美關係”的不祥信息,其潛台詞就是“美國並不樂意看到民進黨再次上台,只有目前馬英九掌權的狀況才是最有利於維持美中台三邊關係”。這對蔡英文來說,簡直就是吃了一棒悶棍。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很簡單,這可從與吳劍燮一同訪問美國的“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劉世忠,在陳水扁下台後遠赴美國華府智庫“希普金斯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期間,進行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美關係研究計劃的資料蒐集與訪談,總結了美國對陳水扁推動“一邊一國”、“防禦性公投”、應對“反分裂法”、“廢統”、“入聯公投”等五大案例的態度,於去年出版的《歷史的糾結--台美關係的戰略合作與分歧(二零零零--二零零八)》一書中找出答案。他在該書中以布什曾是對台灣最友善的美國總統變成最討厭台灣的美國總統的演變過程和教訓指出,陳水扁在任內不斷向美方表示他所推動諸如“憲改”、“終統”、“正名”與“公投”等議程,都是旨在深化台灣民主,但華府卻深信陳水扁濫用美國對台灣的善意支持以遂行其個人島內政治目標,甚至枉顧美國國家利益與兩岸穩定。美國尊重台灣民主鞏固的過程,但華府無法認同的是陳水扁推動此一過程所採取的“方法”,包括“正名”與“入聯公投”,特別是美方無法接受陳水扁以“台灣主體意識”來推動諸如改變國名或“具體化台灣主權”的做法。“政黨輪替”在台灣已是普遍政治現象,民進黨終於會再重新執政。美國依然是台灣在安全與民主發展上最重要、也是必須依賴的夥伴。但在陳水扁下台兩年多後,華府卻普遍仍對“陳水扁夢魘”有揮之不去的恐慌,深怕民進黨重新執政會再次出現“第二個陳水扁”。

  由於蔡英文是“兩國論”的始作俑者,也由於蔡英文目前正在重招陳水扁的舊部為其進行競選策略設計,而陳水扁也正力圖以各種方式挾持蔡英文,因而蔡英文是否就是“第二個陳水扁”,美國正在密切注視觀察中。

  其實,即使是美國希望台灣能再次出現“政黨輪替”,也不是現在。這是因為:其一、“政黨輪替”普世價值是有其規律的,就是每一個政黨執政兩屆。倘是只做一屆尚未熟悉情況並得以發揮就下台,對發展不利;而超過兩任則容易產生某種弊端,因而兩屆就輪換是恰當的,實際上美國的政黨輪替實踐大致上也是如此。其二、奧巴馬目前也是在爭取連任,不可能支持蔡英文推翻也在爭取連任的馬英九。何況,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人相比,馬英九的美中台關係政策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