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3D兔爺能否“痛打”說外語的熊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09:41:30  


 
  1926年,萬氏兄弟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由此翻開了國產動畫電影史第一頁。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動畫電影人積極學習國外的動畫技術和藝術,主要學習對象是蘇聯和南斯拉夫,風格上難免受影響。一個典型例子是:1956年,中國的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第七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上獲獎時,竟有人誤以為它是蘇聯動畫片。

  此後,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便提出“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具有京劇藝術風格的《驕傲的將軍》、水墨風格剪紙動畫《鷸蚌相爭》等作品均具備濃烈的“中國味兒”。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特色,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融入其中的動畫片《大鬧天宮》,更被譽為“動畫片的真正傑作”。

  而這之後,中國動畫電影進入了緩慢發展時期。北京電影學院動畫研究院副院長曹小卉介紹說:“國產動畫發展不順利,是受到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影響。‘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不用說,還有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衝擊。很多體制內的從業者以前一味靠國家供養,他們不用考慮發行也不懂發行。經濟轉型後,他們對市場的需求、老百姓的喜好,不是特別了解,做出來的很多東西過於孤芳自賞。”

  這也是國產動畫電影為人詬病的重要原因。當“70後”、“80後”集體懷舊時,往往提到的都是《大鬧天宮》、《三個和尚》、《黑貓警長》、《沒頭腦和不高興》等“老一代”動畫影視作品,而批評近幾年的動畫片毫無新意、盲目跟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