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文藝批評的鋒芒哪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09:46:10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炳銀認為,批評家需具備批評的能力,這種能力建立在對知識的積累和良好的文學素養上。在他看來,現在的大量批評文章只是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解釋,“沒有味道的東西也要挖掘出味道來,沒有特點的東西也要找出特點來”。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建軍指出,“批評只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比較的視野,然後就可以判斷出一部作品的好與壞”。問題是現在的一些批評工作者放棄了基本的原則,他們的立場、觀點游離於文藝作品之外,附加了許多額外的因素。

  不少與會者都提及,從總體上說我國還是一個“人情化”的社會,傳統根基深厚,大家彼此相熟,礙於情面,有些意見不便於公開表達,只好說一些捧場的話。

  “現在批評出現了團體化,甚至在一定意義上的小圈子化”,清華大學教授肖鷹說,“這導致的惡果是,有很多想說透的話,或不敢說透,或不好意思說透,或不願意說透。”在他看來,批評的價值之一是要讚揚,要肯定,但同時批評應該是挑剔的,是責難,是否定。

  身為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坦承自己受到的表揚多、批評少,即使這些難得一見的批評,也常常感覺不到位,話沒說到點子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