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文藝批評的鋒芒哪去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0 09:46:10  


 
  除了獨立性之外,雷達認為,還需要確保批評具有說服力和學理性,在學識上要有嚴密性、創新性和敏感度。

  “批評不能像河里漂著的落葉一樣,隨著河水流到哪兒,就跟到哪兒。”李炳銀認為,並不是所有的文學現象都值得批評,並不是每一個作家都值得批評,並不是哪一個作家都能夠經得起批評。真正經得起批評的作家,才是很成熟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才值得深入挖掘。

  散文家韓小蕙提議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年輕的批評家充滿了和生命同在的文學熱情,因為文學本來就是和生命同體的事業,它首先不是技巧、筆墨、語言,首先應該是生命和熱血。”

  何建明強調了交流的重要性,即批評家跟被批評者之間要展開交流,批評家與批評家之間也要加強對話。

  沈陽師範大學教授賀紹俊認為,開展“新批評”的最終目標不應該僅僅是發出否定的聲音,而是要改變不太良好的批評生態,創造出一個自由、平等、陽光的思想交流與學術爭鳴的批評環境。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紅孩期待營造出爭鳴的氛圍,要給被質疑的一方說話的機會,“要不然只有一個聲音,過一段時間才象徵性地有一篇表達不同意見的小文章,這樣確實不公平。”

  “鳥之雙翼,車之兩輪”,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何向陽認為,需要重提創作和批評兩者之間的協調關係,“現在需要讓批評這只翅膀、這個輪子給予創作上更強有力的支撐,只有這樣,整個文學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穩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