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刊:別讓中國珍珠鏈戰略實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2 15:38:22  


 
  美刊文章稱,北京一直試圖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能源,但它仍依賴中東石油;這些能源需求開始明顯的影響其戰略考量和軍事規劃。北京試圖通過一些海軍設施和軍事關係掌握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重要海上通道,但這卻反過來加強了人們對“珍珠鏈”戰略的爭論。

  正如阿伯拉罕-鄧馬克(Abraham Denmark)在《外交政策》刊登的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南中國海不僅藏有能使之成為第二個波斯灣的豐富石油資源,還是連接中東油田和東亞工廠的重要高速通道。中國80%的石油運輸通過該海域,大多數都通過馬六甲海峽。然而,中國海軍正面臨“馬六甲困境”;因為該海峽超出海軍的活動範圍。因此,確保海上能源和原料通道安全支出中國的能源政策,是中國提升海軍能力和在瓜達爾建設深水港等活動的主要動機。這將會緩解“馬六甲困境”,降低美海軍對中國貨船遠距離封鎖的可能性。

  海上安全和領土完整密切交織,國防大學稱:“包圍國家領土完整需要強大的武裝力量。”類似的,國防大學軍事戰略研究認為,“我們的大陸架和經濟專屬區的主權和利益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戰略資源開發和戰略通道所面臨的威脅。”海軍情報辦公室的報告稱,中國生效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以此幫助它加強對絕大多數南中國海地區的主權要求。

  對美國的影響 

  美刊文章稱,中國在西太平洋的海軍擴張在中美之間產生了分歧。一方面,中國是《公約》的簽署國,並認為南中國海是自己的領海。而另一方面,美國並非《公約》的締約國,認為海洋法“將危及美國的主權,損害經濟利益,還會削弱國家安全”。華盛頓在該地區秉持“公海”政策,美國支持對美有利的狀態;而中國尋求成為亞洲的自然領導,但兩國之間的分歧不足以引發西太平洋的緊張。2009年3月8日,5艘中國船隻危險的靠近美國在南中國海的軍艦。儘管直接衝突事件很少發生,中國仍可能與美國的盟友如菲律賓、台灣和日本發生衝突。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世界衝突和合作研究所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擔心,如果中日在東海因為油氣開採發生衝突;美國作為日本的軍事保護者,將被迫進行干預,這種情況將會在中國沒有趕上美國的情況下帶來問題。中國在沒有完全趕上美國軍力的情況下,對美安全利益帶來難題。而且,這樣的安全困境類似於中國和其鄰國之間的困境,將體現在中美關係上。如果妥善處理,這樣的安全困境並非不可避免。將分歧擱置,中美存在共同的安全利益,它能為合作提供機會;在緩解雙邊緊張上提供強大的動力。這些利益包括:應對全球化、跨國安全擔憂,“打擊恐怖主義,保護環境和公共健康問題”帶來的挑戰。

  安全困境部分源自難以確定其他國家的意圖;因此,改善中國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國防部2010年發佈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稱,中美應該保持開放的交流渠道來討論分歧,以便能夠控制並最終減少衝突的危險,這對兩國都有好處。中國問題專家邁克爾-斯韋因(Michael Swaine)進一步指出,兩國應該進行戰略對話,保持和加強軍事聯繫,並擴大在其他安全問題(如災害和人道主義救助,打擊恐怖主義和其他非傳統安全威脅)上的合作方式。確實,儘管存在分歧,兩國卻進行了軍事對話。

  美刊文章稱,儘管中國的海軍力量提升與國家安全而非力量投送有關,其海軍和保守力量正在複雜的政治領域獲得支持。然而,中國擁有多個利益團體。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除了軍隊鷹派之外,一些全球主義分子認為中國必須肩負改變全球管理問題的責任;他們還認為主權作為傳統挑戰尤其限制,並應通過多邊來解決。

  “珍珠鏈”理論未能確切描繪中國的國家安全現實,中國尚未建立海外海軍基地,而這些“珍珠”也沒有中國加強海軍存在和能力的證據。中國海軍能力的提升導致了危險的安全困境,但這些衝突並非不可避免。美國需要與中國進行接觸,接觸那些更具有國際視野,更溫和的人。簡言之,美國應該盡可能讓“珍珠鏈”一直作為理論,而不要讓中國開始將其變為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